来源:上海科技报 2023年9月10日
标题:立足育人实践 聚焦“学生课程获得感” 《我的课堂》课程思政青年说百篇案例出版
记者:吴苡婷
在《中外文化比较与思辨》课上,感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应该是流淌在血液中、刻在骨子里东西”;在《公共管理学前沿(双语)》课上,感悟“更应奋发向上……主动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图形创意》课上,“让我们对设计的激情如冬夜之炬,勇敢而无畏”;在《普通心理学》课上,“老师的温暖、理性,让我明白科研成功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坚守我们的道德底线”……这些来自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子的课堂学习感悟鲜活生动,温暖有力。今年教师节前夕,《我的课堂——上海师范大学课程思政青年说百篇案例集》作为新教师的第一本“教材”,由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影视传媒学院朱恒夫教授等师德楷模送到了新入职教师手中。
课程思政青年说百篇案例集《我的课堂》聚焦“学生课程获得感”这一核心理念,立足教师课堂育人实践,收录了上海师大本硕博学生记录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收获能力培养和感悟价值引领的真实文存。百篇学生案例包括以“文”化人的文史哲类课程,以“美”育人的艺体美类课程和以“理”服人的理工科类课程,分别由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上海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周中之教授和石书臣教授等进行专业点评。同时,该书在附录部分选登了10位老中青优秀教师的课程思政教案,回应学生课堂学习,多维度展现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课程思政课堂。
在《我的课堂》这本“教材”中,《生物化学》《现代化学与人类文明》《数据结构》《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普通生态学》等课程,坚持问题导向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崇尚以及对科学的理性思维。质朴的文字中流淌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中最深沉的育人情怀。
“学习‘物理化学’绝不是单纯学习知识。我国各项研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如黄子卿、屠呦呦的科学家们前赴后继、不断奋斗的结果。”应用化学专业张诗英同学在听了贾能勤教授《物理化学》课后激动地说。
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贾能勤教授的《物理化学》课,是化学专业学生的核心基础课程,更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课程。对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贾能勤强调物理化学是“化学中的哲学”,不仅要教授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更要培育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升学生从事化学应用或化学教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他的教案中,贾老师讲解学科发展历史、学科现状及其前沿,更引入他最敬佩的中国物理化学家傅鹰先生等科学家毅然回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故事等,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组织学生分组研讨,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创新意识及其团队协作精神……他说:“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教学生学好基础学科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会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2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