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2023年9月9日
标题:一周五天岛上以校为家,一篇论文修改两千多处,上海十位教书育人楷模你认识吗
记者:徐瑞哲
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弘扬高尚师德,宣传优秀典型。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上海涌现了一批教书育人楷模,今年又有10人成为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他们有的扎根基层一线、托举学生成才梦想,有的深耕思政教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有的矢志科技攻关、取得重大创新成果,有的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他们的事迹,集中反映了新时代教师队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良好精神风貌,无愧于全市教书育人楷模的光荣称号。
比如基础教育领域,陈丽萍老师由上海市实验学校派出,奔赴崇明区担任一所建校仅两年的集团校——上实附属东滩学校的党支部书记和校长。她毅然挑起重担,满怀教育情怀,克服路途遥远、家庭照顾不便的困难,一周五天以校为家,一天24小时吃住在校。短短几年,东滩学校从一所建在“荒郊野外”的偏远学校变为老百姓向往的优质学校,初步实现筑巢引凤、引留人才目标。
又如高等教育领域,“四有”好教师爱生如子。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恒夫,虽年逾花甲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他主动关心家庭困难学生,悉心开导重度抑郁症学生走出阴影,重新建立生活信心;他教研中言传身教,并不计时间与精力,全身心指导学生的每篇习作和论文,对于大多数博士论文,他修改的边批有2000多处,有些更是多达4000多处。
再如职业教育领域,作为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周培元十多年来长期坚持社会公益志愿者服务,从2014年至今,在中华艺术宫“走进艺术宫”项目中开展美育教育公益课程,担任“常态课程”负责人。2017年,他参与多年的“走进艺术宫”普及科学艺术与文化教育项目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今年该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致敬沪上“四有”好教师。
朱恒夫(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朱恒夫躬耕讲坛40年,真情育人、潜心钻研,用智慧与才华诠释真谛,在戏剧教育中演绎精彩人生。曾荣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等荣誉称号。
立志育栋梁,桃李自成蹊。他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虽年逾花甲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所编教材被选为高等学校国家规划教材,作为“马工程”首席专家之一参加撰写的教材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和他人共同开设的网络本科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一流课程”。
掇菁继学问,撷华立文章。他先后承担了7项国家社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有2项是作为首席专家领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两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中国民间文艺理论著作“山花奖”一等奖、田汉戏剧奖理论奖一等奖等。
守文化根脉,传非遗薪火。他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使命,为搜集、整理正在不断丢失的傩戏剧本,带领团队到山区、边远农村、少数民族山寨,足迹遍布二十几个省市,花费二十几年时间,出版了33卷、1750万字的《中国傩戏剧本集成》。领衔申报顾绣传承基地,获批国家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推动非遗在高校落地生根。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65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