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人大代表为青少年德育实践、生命健康与劳动教育建言献策 夯实根基让盛晓涵们“遍地开花”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1-26浏览次数:140

来源:青年报 2021年1月26日 第A05版 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人大代表为青少年德育实践、生命健康与劳动教育建言献策 夯实根基让盛晓涵们“遍地开花”

记者:刘昕璐 施培琦


05后上海少年盛晓涵因“教科书”式救人刷屏带来的暖意,仍然不时在心头泛起感佩的涟漪;9岁金山少年麻文博大火中挨家挨户拍门,救了整幢楼的人,相比爸爸想着折返家中拿手机,少年当街拦车求助报警的做法,被赞为果敢机智……这一连串少年带来的惊喜,让社会看到德育实践、生命健康与劳动教育的闪光成效,亦使人对社会正能量的蔚然成风充满渴盼。本次市人民代表大会上,多位人大代表为少年们的出色表现点赞,也为进一步做好立德树人、厚植正确价值观这篇大文章积极建言献策。

避免过度保护注入更多全人教育

“的确是惊喜连连,我很为他们骄傲。对孩子们的家长来说,一定更是收获了满满的惊喜!”市人大代表、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高湘萍带着笑意为这些孩子连连点赞。

在高湘萍看来,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采取过度保护,都觉得孩子要在自己双翼的庇护下成长。如今,一件件事情证明,孩子们年纪不大,却已经能够影响大人、保护大人了。而这背后,应该看到,如果我们的学校都能给孩子一种全人教育:一种良好的价值观引领、一种人格的塑造、一种与他人爱的情感交流以及关于生活的态度和应对,那么,除了成绩之外,他们的成长更值得全社会期待。

“我们从中看到了教育的巨大能量和影响社会的硕大空间。急救技术、火灾逃生这些生活技能的教学,给孩子们真的遭遇突发紧急情况时凭着初生牛犊的胆量救助他人的能力,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必定遇事沉着冷静,不逃避责任。”高湘萍的眼里,孩子们开放、勇敢,这是一个城市公民表现出的公民责任和担当,这些孩子应该得到大家的广泛肯定和称赞。

回到本职身份,作为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高湘萍指出,这些少年的闪光表现,也对师范院校、教育工作者本身提出要求和思考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她提及,上海师范大学培养的是未来教师,对未来教师“立德树人”、对教育事业的认同养成,应该置于更加前端和一丝不苟的位置,师范生教育也比以往具有更多的内涵和使命感。


链接地址: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21-01/26/content_114815.html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