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静 实习生贾继红
2002年5月,由团中央牵头,上海市几大高校试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工程”,上海师范大学是试点之一。试行近一年了,效果如何呢?记者昨天专门对此进行了采访。
素质拓展训练中,学生们一改以往被动接受上面安排的活动,被“喂吃”的角色,由自己做倡导者和主导者,完成一系列活动。他们一般是这样制定菜单的,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后到一个专门接收学生提案的部门去反映,和那里的工作人员,主要也是学生,一起讨论,将想法具体化,变成书面计划。而该校团委和学生会也不再是对学生工作“大包揽”,他们倾听学生意见,对提案进行可行性评估。一旦通过,他们会对活动进行重新“包装”——为倡导者配置人力、物力辅助资源,提供专业建议,进行前期宣传,帮助倡导者转型为主导者。这样,学生们的想法便成为一道道“菜”,列上了“活动菜单”。
享用完一道“菜”后,不论是“做”的还是“品”的同学,如果觉得收获颇丰,就可以申请在已持有的、人手一册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上将活动记录下来。记录下来的事实经核对无误后,再由团支部、院系和学校进行三级认证,生效。这张小证书将来可以为他们的就业增加一份竞争力。
来源:2003年3月17日《青年报》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