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3月9日
标题:上海师大开学第一课:同上一堂脱贫攻坚精神思政金课
记者:曹继军
“把教育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格桑花开的地方,玉兰一定芬芳。”“竭尽全力为雪域高原培养更多爱祖国爱家乡、德才兼备的藏族学子。”3月8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上海师范大学思政特聘教授傅欣、李劲在母校开学首日的学习脱贫攻坚精神思政课上,结合自身经历,生动讲述了助力脱贫攻坚的不平凡故事。
70后李劲作为第五批援疆干部,在新疆阿克苏教育学院任职期间,创办当地第一份汉文版教育类综合期刊。援疆结束后,又担任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朴实的李劲老师并没有讲他援藏援疆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缺氧不缺精神”体现在他推动办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每一个具体行动中。他动容地讲道,那里的孩子特别淳朴、特别渴望高质量的教育,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他最大的教育幸福。
傅欣2016年参加上海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担任日喀则教育局副局长、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课堂上,他分享了三年里把“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作为信念,开展用数据说话的有效课堂达标度检测,打造远程信息化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教学改革,用上海基础教育的经验,蹚出了一条“组合式”援藏的新路子,丰硕的教书育人成果彰显了傅欣的教育智慧。他说,教育可以阻断贫穷的“代际传承”,能让扶贫开发效果可持续,扶贫的队伍里教育绝不会缺位。
两位“上海阿爸”从繁华大都市来到离家5000公里、海拔3800多米的雪域高原,无法陪伴家人,要靠药物才能睡眠……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尽心尽力投身精准教育扶贫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所有在场的学生。
随后,来自上海师大对口援建喀什地区、数理学院热孜万姑丽·吐尔孙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与家乡的变化,她说道:“感觉曾经很多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今天在国家的关怀下我不断靠近梦想,让我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建工学院次仁桑珠同学来自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的一个小村庄,曾经他是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的学生。六年的小学在他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对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对上海,总有一种难舍的情结。现在他是上海师大少数民族导生队队长,帮助学弟学妹们适应学校学习、生活,一起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
两位学生在分享中表达了对像李劲、傅欣为代表援藏援疆干部的真诚感谢,感谢他们为家乡变化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并表示要努力学习,在未来一定要回到家乡,为家乡更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疫情防控、脱贫攻坚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和生动故事,用最鲜活的思政素材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更好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ap.gmdaily.cn/article/4492880e6934417493cea9b36136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