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上师大等单位共同举办顾绣非遗传承展,70多幅学生作品与非遗传承人作品共同展出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4-15浏览次数:28

来源:周到 2021年4月15日

标题:上师大等单位共同举办顾绣非遗传承展,70多幅学生作品与非遗传承人作品共同展出

记者:朱晓芳



“第十五届东方女儿节之顾绣非遗传承展”近日在上海宝龙艺术中心展出,展览将持续至明日(4月16日)。此次展览由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顾绣)传承基地、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女子文化学院、松江非遗中心、上海市三新学校共同主办。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当代顾绣的精品和近年来顾绣传承过程中的成果和探索。其中静态传承部分的9幅顾绣精品为非遗传承人绣制,是当代顾绣的典型代表;其余七十多幅作品均为学生所进行的传承和探索创新。

在展览的动态传承部分,多位顾绣非遗传承人和学习该项技艺的学生还展示了顾绣的制作过程,让参观者直观地体验了顾绣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次“顾绣传承展”由三个部分构成,顾绣本身的展示包括“静态的传承—月明星稀赏顾绣”和“动态的传承—针落有声话顾绣”。

为了更好的在大学推动以顾绣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幕式结束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管理学专业专门进行了“教学研讨—力学笃行论顾绣”的研讨活动。

“赏顾绣”的部分中主要展出两大类作品,一类是顾绣传承人、老师的成熟作品,如《花鸟图》《深堂琴趣图》等,第二类是学生、顾绣爱好者等非专业人员的作品。

大师作品展现出了隽丽的画绣工艺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从那些年轻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顾绣技艺的薪火相传与非遗文化的有序传承。

顾绣是江南刺绣艺术的代表,是民间绣艺与文人画结合的产物,源起于上海松江,由于松江府的人文内涵和江南地域文化息息相关,在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结合中顾绣始终与上海历史文化相连。在2006年被纳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半绘半绣、画绣结合的特点,400年来历经由盛而衰,乃至消亡、重生的变迁。

在80余幅顾绣真品中有几幅最为亮眼,一幅是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师承新中国顾绣第一代传人戴明教的朱庆华女士作品《兰竹系列图》,这幅绣品采用铺针、齐针、乱抢针、短针等针法。虽然采用最普通的针法绣制,但准确地把握了墨色的深浅变化、晕染枯槁,让人感觉到了墨色的厚重与轻薄之间的自由随意变化,保持了墨的鲜度,犹如昨日之作。

还有一幅不可错过的是顾绣传承人,师承戴明教的吴树新女士的作品《二友图》,此图为岁寒三友中的二友,画面采用齐针、乱抢针、铺针、施针、短针、虚针、点针等针法。利用短针、虚针、点针,把冬天里的峻冷与物体的干涩苍劲,表现得十分入微。

“话顾绣”的部分邀请大学生以及上海市三新学校顾绣兴趣班的同学们在现场搭起绣棚绣架,深度还原古代绣娘作绣时的场景,使顾绣的实操过程生动形象地呈现,参展人也有机会亲自体验顾绣的制作过程,在每一次飞针走线中更进一步触碰历史,感受文化的力量。

自2019年教育部中华传统文化(顾绣)传承基地在上海师范大学挂牌以来,学校立足育人为本,利用师范教育的有利条件,从师承顾绣、数字顾绣、学术顾绣三个方面,培养现在与未来的中小学校顾绣传承师资,以使顾绣薪火相传。

“论顾绣”部分展示了上海师范大学顾绣传承基地在课程建设、交流演出、特色活动、教学活动研讨等多方面的成果与努力。



链接地址:https://static.zhoudaosh.com/9A0C3A9DB9A87C8B21F215E1AC8CFDA5C967B52E0EE5ADE0C52B6D2A2C58F76A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