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育:《宣言》照初心,徐汇区教育系统“红色教育”正当时!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4-24浏览次数:119

来源:第一教育 2021年4月24日

标题:《宣言》照初心,徐汇区教育系统“红色教育”正当时!


伴随着《党的女儿》校园版原创歌舞剧的唱响,4月23日下午,上师大学区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交流会暨中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徐汇区中国中学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作为“永远跟党走”徐汇区教育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共分为“序曲”“望道”“初心”“践行”“启程”五大篇章,以紧密型学区建设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平台,帮助青少年学生寻找共产党人的初心,引导广大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思践悟贯通中坚定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陈望道之子走进徐汇校园

答“大、中、小学生”问


“建党的需要,救国的需要,这就是当时所以要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时代背景。就在此时,年仅29岁的陈望道,在义乌分水塘村住宅旁那间破旧的柴房里,把《共产党宣言》一字一句变成了中国的方块文字。”二十一世纪的今年,正值陈望道先生的130年诞辰,陈望道之子、复旦大学陈振新教授也现身活动现场,为大家讲述了《共产党宣言》诞生背后的更多故事。


陈教授介绍,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岁月里。为了能避开各种干扰静下心来译书,望道先生躲进了离住宅不远处的柴屋内。因为译书经常要熬夜,没几天望道先生就瘦了不少。


陈教授给我们介绍的这些《共产党宣言》背后更多的动人细节,也让在场的许多青年学子感悟到当年中国青年无畏探索解救中国的真理的精神,受到了很深的情感触动。来自上师大学区的大中小学生也走到台前,分别从自己的年龄视角向陈振新教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信仰的力量。


“爱读书,勤实践;热爱教育,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这是陈教授在回答学生代表的问题时提到的几个关键词,在陈教授看来,这些是父亲陈望道身上最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品质。


他认为,传承这些品质对当今时代的教育事业仍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100年前,陈望道先生也只是一位二十几岁的年青人,他少年时忧国忧民,长大以后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奋斗了一辈子。”在百年后的今日,陈望道先生的人格魅力仍鼓舞感召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就是这样一群人。


在两代人的“理想信念”这个问题上,陈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百多年前的国家贫困落后,拥有“爱国心”的90后与00后以救国救民为理想;今天的国家国泰民安,90后与00后为个人的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他期望,生活在当今时代的青年一代,能够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更多地去思考如何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望道初心践行百年使命

“中国”校名传承“红色基因”


一组量身定做的系列党课、一场铭记校史的真情演绎、一次追忆峥嵘岁月的走访、一次“信·信仰”的初心实践活动……中国中学校学生会副主席许晨曦在当天现场这样分享学校的红色教育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徐汇各校纷纷开启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教育路径探索。


独立策展、召开真实的新闻发布会,甚至造火箭……徐汇区中国中学的红色教育或许与你熟悉的红色教育大相径庭。2020年起,学校与钱学森图书馆进行了深度馆校合作,红色教育在这里变成了一件既有趣又有时代意义的事。


其实,中国中学与钱学森图书馆的合作早有“前缘”。2019年5月,近500名中国中学的学生们在钱图举行了一场“朴域研学”之钱学森图书馆研学活动,开展了翻译钱学森的求救信、情境微演讲、演绎《钱学森》电影剧情等16大模块的实践活动。师生带着问题“研”,带着思考“学”,受益良多。


然而,如何将单次的研学活动转化为更具科学性、系统化的研学课程?如何把学生即时的体验凝聚成对学生更有意义的核心素养?在红色研学主题的践行中,中国中学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2020年学校组建了一支“钱学森图书馆跨学科课程设计团队”,进一步挖掘的教育资源,将钱图中与思政德育、创新精神以及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相关的内容有效结合到课程设计中,围绕“科技发展与时代精神”“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等5个不同的维度,研发出5门不同的钱馆研学课程。


在《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这门课程中,教师们结合学生学情和学科特点,深度思考场馆资源与课程目标之间的结合点,将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数学、艺术等若干门学科的核心知识进行融合。学生以项目为导向,小组合作撰写一本青少年视角的《钱学森传记》书籍,并召开一场完全真实的新书发布会。通过这样的深度学习,学生进一步展开对现实背景下个人与家国命运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从1天到1年,发生改变的不只是学生学习的时间。这是一次红色教育模式的转型,也是学校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的一次有益尝试。


在红色教育的浸润之中,中国中学的学生们拓展了学科素养和科学精神,也厚植着红色信仰和家国情怀。


党建引领

徐汇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七个一”系列活动发布


中国中学在“红色教育”的创新发展上为区域作出了表率,这也是整个徐汇区红色教育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徐汇区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揽区域教育工作全局,用好党史源头活水,依托校内课堂主阵地、校外实践主渠道,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融入到立德树人全过程,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如依托“海派源、滨江情、龙华魂——‘汇行’区域性人文课堂建设”项目,升级“徐汇区青少年励志地图”小程序,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开展区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寻访活动,引导青少年走进烈士陵园、红色场馆,传承革命薪火、赓续精神谱系。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徐汇教育系统推出“永远跟党走”迎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作为其中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现场也正式发布并启动了徐汇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七个一”系列活动,包含一节红色党课、一次红色走访、一场红色报告、一次红色感悟、一首红色歌曲、一份红色作品、一场红色展演,旨在进一步引导师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寻访百个红色基地,用活红色资源;走近百位时代楷模,搞活教育形式;打造百节红色党课,讲活党史故事……徐汇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思政课程与红色研学活动,增强师生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逐渐成为启迪徐汇师生红色信仰的“新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徐汇区近年来积极推进紧密型学区建设,在党建引领思路指导下,上师大学区开展系统梳理并整合区域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上师大学区红色研学课题。


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课题负责人鲍贤清也来到现场,为在场观众介绍了上师大学区UGS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红色研学课题实践历程。


据鲍教授介绍,上师大学区红色研学课题是探索“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路径的一种新的尝试,依托上师大UGS课题平台,以高校教师、研究生、一线教师结对研究共同体为特色,围绕红色基因如何在学区范围内从小学至高中绵延传承开展研究,并根据需求为学区量身定制。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在徐汇区教育系统的努力之下,红色教育正以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徐汇的校园中,让红色基因代代传,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徐汇师生的成长道路上,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大动力。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g0ODc5NA==&mid=2651356846&idx=2&sn=0a5e76a0ae8665f699a882727b665b54&chksm=bd1e2b5b8a69a24d7ac3b43ee8d8f127d473e5294b90c1532ebd43daa69e899a4787ccf2ca37&mpshare=1&scene=1&srcid=0424Cxk4pe4nKRk4HX3ntZfw&sharer_sharetime=1619271941067&sharer_shareid=06ef15e5f2527981b7d55893a9af7b95&key=042657bcc64e6ab6214dc677d51a49804ae92579526ad8f7e43fba4813868884ae62fb3b704c3e61dac6c9c4c4064b9d4648d49ff097cf73e293fda3bc9f0e2023a588e765edba7cf3f1ced7c64f650ce8ff3c195dece556e6cb79ffab13f65124b0322551ae5660ef78578fdfef25db2ef31a73d2687df3b91a3947772eb791&ascene=1&uin=MTA0NzE4NzYyNw%3D%3D&devicetype=Windows+10+x64&version=6209007b&lang=zh_CN&exportkey=A%2FFOB%2BB1%2FQhR9u%2FvexoHwZU%3D&pass_ticket=AGVouSDdxQYkOFtdcSr%2B%2FTuIbzKkh9PK589WMVyvQYM9xsKk%2BcJPhyf%2FyjeU8I0K&wx_header=0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