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匣子:《宣言》照初心,徐汇区教育系统“红色教育”正当时!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4-23浏览次数:30

来源:话匣子 2021年4月23日

标题:《宣言》照初心,徐汇区教育系统“红色教育”正当时!

记者:刘康霞


  

伴随着《党的女儿》校园版原创歌舞剧的唱响,今天,上师大学区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交流会暨中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中学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作为“永远跟党走”徐汇区教育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以紧密型学区建设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平台,帮助青少年学生寻找共产党人的初心,引导广大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思践悟贯通中坚定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活动现场也正式发布并启动了徐汇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七个一”系列活动,包含一节红色党课、一次红色走访、一场红色报告、一次红色感悟、一首红色歌、一份红色作品、一场红色展演。

  

今天的交流会上,陈望道之子、复旦大学陈振新教授也现身活动现场,为大家讲述了《共产党宣言》诞生背后的更多故事。陈教授介绍,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岁月里。为了能避开各种干扰静下心来译书,望道先生躲进了离住宅不远处的柴屋内。因为译书经常要熬夜,没几天望道先生就瘦了不少。有一次,他母亲特地包了粽子,配了些家乡特产红糖,送给他补补身体。过了一会,陈母在屋外问道:“是不是还要加点糖?”就听望道先生说:“够甜,够甜了!”等到陈母再进去收拾碗碟的时候,看到望道先生满嘴都是黑乎乎的,原来他把砚台里的墨汁当红糖蘸着粽子给吃了!


这些《共产党宣言》背后更多的动人细节,也让在场的许多青年学子感悟到当年中国青年无畏探索解救中国的真理的精神,受到了很深的情感触动。来自上师大学区的大中小学生也走到台前,分别从自己的年龄视角向陈振新教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信仰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徐汇各校纷纷开启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教育路径探索。

  

2020年起,中国中学与钱学森图书馆进行了深度馆校合作,红色教育在这里变成了一件既有趣又有时代意义的事。学校组建了一支“钱学森图书馆跨学科课程设计团队”,进一步挖掘的教育资源,将钱图中与思政德育、创新精神以及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相关的内容有效结合到课程设计中,运用跨学科路径,围绕“科技发展与时代精神”“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等5个不同的维度,研发出5门不同的钱馆研学课程。


中国中学校学生会副主席许晨曦现场分享说,学校除了红色研学特色之外还开展了许多其他形式的红色教育:一组量身定做的系列党课、一场铭记校史的真情演绎、一次追忆峥嵘岁月的走访、一次“信·信仰”的初心实践活动,在红色教育的浸润之中,拓展了学科素养和科学精神,也厚植着红色信仰和家国情怀。

  

近年来,徐汇区依托校内课堂主阵地、校外实践主渠道,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融入到立德树人全过程,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如依托“海派源、滨江情、龙华魂——‘汇行’区域性人文课堂建设”项目,升级“徐汇区青少年励志地图”小程序,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开展区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寻访活动,引导青少年走进烈士陵园、红色场馆,传承革命薪火、赓续精神谱系。

  

链接地址: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31111012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