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主办“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会议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4-11-05浏览次数:12

111日,由我校经济哲学研究中心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共同主办的“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会议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委党校等10余所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陈胜云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我校经济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毛勒堂教授致欢迎辞。

本次会议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性意蕴”“中国式现代化的跨学科审视”“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关联”等主题进行了集中深入的学术探讨和思想交流。我校高惠珠教授、晏辉教授、何云峰教授、张晓兰副教授出席了会议。


经济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毛勒堂教授作了题为“亟待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性研究”的大会发言,指出当前对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积极有益的学术成果,但是目前国内学界对新质生产力的研究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从单向度视角或某一学科视域而展开的分门别类之研究,而从整体性、系统性、跨学科层面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总体性阐释则相对不足,从而容易陷入对新质生产力的知性化理解。这阻碍了深入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真理性内涵,建构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性理论,以及在实践中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自觉立足哲学的总体性视域,揭示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性存在属性,阐发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性内涵,建构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性理论,进而总体性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便成为一个迫切的思想课题和理论任务。


高惠珠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实践与新质生产力建设之间的内在关联”的大会发言,指出新质生产力具有总体性特征,即遵循科研、人才和教育三大方面协调发展的总体性需求,坚持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总体性部署,以及发挥政府、市场和企业的总体性协调作用。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性特征,使得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实践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性推动。因而,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一体整体部署,是中国式现代化总体性实践的具体政策特色;协调政府、市场和企业在科技专门人才培育机制中的协调作用,是中国式现代化总体性实践的行动特色;培育新型劳动者是中国式现代化总体性实践的重要前提。


晏辉教授作了题为“致思新质生产力的两种范式:哲学分析与伦理辩护”的大会发言,指出新质生产力是既需要被证实又需要被证明的概念,这就是致思新质生产力的两种范式:哲学分析与伦理辩护。从哲学分析来看,当“新质生产力”能够用所指、被指和能指相互共在、相互共情和相互共出时,它才作为一个简单性和总体性概念被意识给建构起来。作为所指,新质生产力必须被理性想到并用概念说出。作为被指,其所指称的对象必须拥有真正的必然性和严格的普遍性。作为能指,它是联结主体与客体、所指与被指的中项。因此,新质生产力并不是一个反映意见和常识的词语,而是体现知识、理论和思想的范畴。就伦理辩护而言,新质生产力这个范畴是否含有正当性要求?亦即:新质生产力只是描述了一种新型的生产能力能够被创造出来,但它们是否就一定能够为人类带来福祉呢?能够做什么并不直接蕴含着应当做什么,虽然后者以前者为前提,但二者却不是函数关系;因此必须将内含于其中的道德诉求开显出来,这就是相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伦理辩护问题。


知识与价值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作了题为“辩证看待现代技术及其运用后果”的大会发言,指出人们在探讨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普遍强调现代技术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和运用中的重大作用和意义。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自觉树立辩证的哲学视野,在看到现代技术乃至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文明的面向之外,也不能忽视现代技术和新质生产工具运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诸如技术性失业、收入分配不公等负面后果。为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及其实践过程中,我们要自觉树立辩证的视野,既要看到现代技术和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正向的效应,也要看到其中衍生出的消极负面作用,从而自觉秉持以人为本的技术观和守护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幸福旨趣。


张晓兰副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的时间概念及其人类文明意蕴”的大会发言,指出时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在马克思那里时间就是文明的标尺,时间具有历史性和属人性,具体内涵表现在三方面:时间与劳动的共生同构;时间与自由的内在一致;时间与历史的双向生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时间悖论”批判就对应地呈现为:一是劳动时间悖论,随着科技进步,生产率提高,劳动时间的节约却变成使一切时间同质化为劳动时间;二是自由时间悖论,社会发展进步,自由时间的增加却变成了自由时间的侵占和异化;三是历史时间悖论,资本主义的文明不断强化为抽象垄断性的一元化道路,但悖谬性的是资本主义文明在时间序列中是暂时的、阶段性的而非永恒的。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新文明形态,就要求我们在劳动层面实现劳动幸福,在自由层面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在历史层面实现对西方现代化一元的、线性的时间序列的超越,为追求具体的现代化提供了多元化可能。


(供稿、摄影:经济哲学研究中心)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