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音乐学院2022届本研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在音乐学院207会议室召开。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蔡琼霞、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各系部负责人出席会议,2022届本研全体毕业生以及准毕业班学生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平台参加会议。会议由院党委副书记王俊主持。
会议通报了2021年就业工作相关情况。会议指出,2021届学院就业情况的主要特征为:本科生国内外升学仍占高位,本研毕业生入职基础教育学校的比例较高,毕业生就业类型和途径比较多元,灵活就业仍占较高比例。会议指出,2022届就业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事业类单位(如中小学等)的就业竞争将成为常态,就业岗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正在面临转型升级。针对当前的形势,学院将进一步推进就业工作,着力加强机制建设,比如建立完善毕业班辅导员就业指导集体备课机制、毕业生定期跟踪指导机制等,同时,全力发挥“三全育人”工作优势,全员推进就业工作。会议要求,全体毕业班同学要进一步提升就业紧迫性和主动性,加快储备就业资质与能力,进一步把握就业政策,实现高质量就业。
会上,教师代表交流就业工作经验。钢琴系主任俞鹰副教授介绍了2021届钢琴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概况,并且通过个案举例,分析了钢琴专业学生的就业特征,在总结往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新一届毕业生的就业进展。舞蹈系主任高娟敏教授介绍了2021届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分享了促进学生就业的方法途径,并且提出要鼓励学生全员实现就业,推动专业老师全过程指导就业,舞蹈系将在接下来的就业工作中全力投入,确保工作的全方位推进。
蔡琼霞对学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就业工作表示肯定。她表示,推进就业工作的过程实质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要紧紧围绕人才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开展就业工作。她向全体参会人员介绍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当前国内外疫情和国际情势造成了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不同行业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存在,上海作为一线城市,依然是毕业生首选城市。今年,全国和全市2022届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将面临就业岗位总量不足的挑战。针对音乐学院的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蔡琼霞给毕业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合理定位,对用人单位、薪资水平、就业区域等理性期待;二是要调整心态,调整“慢就业”“懒就业”甚至“不就业”等不利于自身就业的情绪;三是要积极参与,警惕“挤出效应”,避免被动、观望。
院长施忠在发言中代表学院向校就业职能部门长期以来给予学院的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他表示,大学生就业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环节,事关社会稳定、个人发展和家庭幸福。他向全体毕业班同学指出五点希望:一是要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客观冷静,主动应对,积极地在挑战中寻找机会;二是要定准毕业后的去向和目标,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及时找准具体的就业方向,做到有的放矢;三是提高就业和升学能力,坚持扬长补短,积极应对当前对综合型人才提出的能力多元化的要求;四是做好就业资质的准备,积极考取各类利于就业的资格证书,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做好准备;五是要热爱自己未来的职业,既要考虑职业理想,又要贴合实际。同时,他对全院教职工提出了要求:首先要引导学生多做职业规划,避免走弯路、走错路;其次,要指导学生提升专业水平,为未来就业提供扎实的基础;最后,要耐心安心地陪伴学生成长,缩短学生的迷茫区,多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供稿、摄影: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