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线上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常态,如何保障线上教学质量正在成为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议题。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在线教学质量,优化线上教学各环节设计与实施细节,我校教育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于3月16日和3月17日在线上组织开展了两场“疫情冲击下在线教学有效应对策略分享会”,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本校专家教授,围绕“如何设计在线教学课程”“如何激发学生在线学习主动性”“如何运用在线教学工具”“如何评估在线教学效果”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线上分享交流。来自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民办高校、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理事单位的教师踊跃参会,两个晚上有1745人次的教师们相聚云课堂,共同探究提升在线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秘书长徐雄伟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蒋丹教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剖析了在线教学的优势与局限,就有效的教学互动设计和资源使用策略与广大教师作分享,强调结合课程特点开展教学规划与设计,注重学情分析,一方面以多样化、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评价引导学生知识建构的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于冰沁副教授以《风景园林历史》课程的游戏化在线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重构理念,展示了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带动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实施路径,强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升学生课程参与度,以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反思与创新。
上海交通大学董占海教授以物理课在线教学实践为切入点,就当前线上教学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精力不集中、互动不充分等痛点,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强调以阶梯式教学模式与问题导向学习为指导,合理分配教师、学生的课堂任务,注重优化提问技巧与教学工具来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充分利用课程平台功能兼顾课内与课外管理。
上海师范大学张葳副教授以慕课平台为例,结合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理论,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了线上课程重构路径,强调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与分解目标,并利用丰富的线上资源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学习共同体,以朋辈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思考,并以真实性评价促进教学改革,切实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促进者的转变。
上海交通大学黄琪轩教授聚焦课堂内外师生互动,围绕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等痛点,以课内外并举、多位一体的形式,提出以师生互动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实时策略,强调通过文科实验、头脑风暴、课后答疑、定制化阅读方案等活动加深线上课程内容深度与趣味程度,并以激励措施与竞赛机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意愿。
华东师范大学张薇副教授以音乐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为案例,基于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反转课堂、课后实践反思的课程设计理念,分析了在线教学中的课程建设与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点,强调线上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动机,唤起学生求知欲望。
上海交通大学高晓沨教授以“线上互动的‘一百种’打开方式——泾渭相融,表里归一”为题从教学的形式与氛围、内核与精神两个层面对线上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作了讲解,强调一方面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等不同工具灵活实施线上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要注重以学情分析来指导课程内容构建,从学科专业特点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与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参与度。
上海师范大学黄友初教授聚焦技能训练类课程分析了在线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点,结合“讲解-练习-反馈”基本课程特征,从线上教学理念转换、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反馈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和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秘书处已在上海师范大学设立多年。我校教育学院充分发挥教育学科的优势,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本市及长三角区域的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专业保障和高效服务。在开展各类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同时,教育学院充分挖掘优质专家资源,协同本校教师共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搭建了开放型的平台。值此疫情散发上海市高校全部开展网上教学之际,教育学院及时策划活动方案,并在专家教授们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此次“疫情冲击下在线教学有效应对策略分享会”,诠释了我校教育学院团队面对本次疫情的责任和担当。真心希望这种责任和担当在特殊的日子里为更多的教师带来温暖和鼓励!
(供稿、图片: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