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轮疫情发生以来,环地师生深刻认识当前严峻复杂的防控形势,勠力同心向“疫”而行、坚定信心战“疫”到底,用守望相助的温暖情谊、向阳而生的积极心态、众志成城的实际行动共同守“沪”,静待花开。
学院地理系退休老师李孝词独居在家,由于手机操作不熟练,在自家小区以及儿子家小区均被封控的情况下,买菜就成了她的头等难事。学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了距离她家最近的城市科学与区域规划系周锐老师。热心的周老师一口答应了下来,随后就和爱人前往多个菜场,最终将两大包蔬菜送到了李老师小区门口。李老师拿到新鲜的蔬菜后感动万分,她说:“虽然三年自然灾害都走过来了,不怕这些暂时的困难,但是拿到新鲜蔬菜的时候,我真的非常感动,感受到了疫情中的温暖力量。”环境工程系的陈琳琳老师近日也给同事们传递了一股温暖,“我寄给大家的菜,今天就到了!”。由于所在小区疫情防控态势相对平稳,在买到新鲜蔬菜后,陈琳琳老师第一时间想到了正在封控小区的同事们,将这些新鲜的食材寄送给了更需要的老师。
近期正值考研复试、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大创答辩、求职就业等高峰之际,在特殊时期,学院特别开放了环地楼206、404、406等房间打造“专属面试间”,为学生提供独立安静的面试环境。3月28日,2018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贺之骞同学在406会议室参加了线上研究生复试,现已确定被录取。他特意再次来到406会议室门口拍照留念,并高兴地说:“环地学院406会议室真是我的福地!”2018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许一同学近日也成功被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录取,而这也正是他的辅导员老师赵杰曾就读的学院和专业。在复试前,赵杰老师特意和她模拟了一次复试环节,并从自身经验出发给予了许多宝贵建议。
向阳而生强信心
突如其来的疫情限制了我们的物理空间,但阻碍不了师生们热爱生活、积极提升的前进步伐,学院在各层面开展了多类型的活动,进一步倡导积极、向上、健康的抗疫心态。
热爱生活,宅家中静待花开。近期学院工会开展了“DIY制作典雅时尚麻包包”活动,青年联谊会也举办了“居家抗疫,厨艺添暖”线上厨艺秀活动。各系科老师在潜心科研、教书育人的同时,踊跃参与活动,时不时地在群内晒出劳动成果,展现出了环地教师热爱生活、积极抗疫的良好精神风貌。
勤学奋进,云端上本科讲堂。抗击疫情不松懈,学习精进不停歇,本学期学院以“云端讲堂”的形式继续开展“本科大讲堂”,学生们即使在“足不出校”“足不出户”的状态下,也能与名师大咖面对面。目前已陆续邀请到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院长吴志峰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宫辉力教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教授、同济大学徐祖信院士等担任主讲嘉宾。
线上互动,电波里抚慰心灵。为帮助同学们缓解由于小区封控或者校园准封闭管理可能产生的焦虑情绪,学院心理专项辅导员老师李嫄策划了“朋友听你说|让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的线上活动,每天固定时间与环地学子探讨关于寝室、感情、学涯、梦想等多个维度的问题,通过声音给予他们陪伴与建议,参与活动的同学也能从别人的小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与心底的答案。
众志成城有决心
响应号召,冲锋在前。学校的战“疫”号角一吹响,学院立即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并按照统一部署第一时间投入校园防疫一线。迅速组建学生骨干队伍、深入走访学生宿舍、主动解决学生困难、带队核酸“一个不漏”……一句句关怀的话语、一串串匆忙的步伐、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记录着他们默默的付出与必胜的决心。
主动请战,积极担当。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环地学子主动担当、靠前一步,纷纷穿上“马甲红”“隔离蓝”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在校内外的守“沪”一线上,处处能看到他们青春的身影。2018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党员计昕瑜同学主动参加村委抗疫志愿工作,从早到晚穿着隔离服来回奔波,为爷爷奶奶们登记打印健康码,一家一户地提醒检测时间、确认检测人数,一天下来,衣服湿了又干,小腿酸胀,脸庞也被勒出印痕,但她从未想过退缩。2020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入党积极分子王祎同学也向社区主动请缨,成为了一名核酸监测点志愿者,问询指引、秩序维护、信息核验……尽管嗓子累得干哑,但她觉得这些都微不足道:“在上海当前这个紧要关头和关键时刻,比我辛苦的人太多太多了。再说青年人就要挺身而出,做出年轻人的样子来。”
缕缕萤光汇聚璀璨星河、众志成城彰显环地力量,环地师生上下齐心共同抗疫,相信一定能打赢这次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
(供稿、摄影: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