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年报 2015年7月6日 04版 城事 版面头条
标题:上海首套抗战史地图APP上线 ——手指一点即可了解《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全过程
记者:刘昕璐

苏教授在介绍上海抗战史地图。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等联合制作了系列上海抗战历史地图。昨天,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详细介绍了地图绘制情况,并以地图形式展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和传播过程。
酝酿八年制作抗战地图最难的是定位
苏智良教授说,与传统地图样式最大的区别是,此次除了有传统地图外,人文与传播学院、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还联合腾讯网、腾讯大申网共同制作了电子地图。“每一个电子标注的图标,都可以进行放大。这样,哪怕你行走在淮海路上,突然想看看周边有哪些抗战遗迹,只要打开电子地图,就能边走边寻访。”
据了解,此次上海抗战历史地图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GIS技术为支撑,以直观、科学的时空分布图为表现形式,有侧重地再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间两次淞沪战役及与八年抗战相关历史要素。
为了便于人们更加简单、直观、便捷地了解有关上海抗战历史要素,最终呈现方式将是关于上海抗战历史的五张不同历史要素图,昨天最先上线的是《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系列一——抗日救亡分布图》,近期,包括《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系列二——淞沪抗战分布图》、《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系列三——组织机构分布图》、《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系列四——事件暴行分布图》、《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系列五——慈善救助分布图》在内的其余4张地图将陆续上线。
苏智良说,地图相关内容均由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中心提供,图中所标注的每个抗战历史要素的名称、时间属性和空间坐标,以及图中所附文字注释,均经过历史学、历史地理学方法严格考证,并进行了实地考察。
“为了这套抗战地图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定期开会。”苏智良告诉记者,抗战地图的制作酝酿了八年之久,整个过程中最难的要属考证这些点,如何进行定位非常难。譬如涉及《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涉及的所有空间、史料就经过了反复考证。“我们还意外发现了很多湮没的历史,发现了20多个日军上海集中营的遗址。”
苏教授说,“过去的城市研究依赖文字模式,但如今已到了读图时代和全媒体时代。我们希望从空间角度来解释历史,随着抗战地图APP的上线,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去关注历史。”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和传播过程以地图形式展示
这张最先发布的《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系列一——抗日救亡分布图》,除了包含了抗战初期上海各界各种救亡协会、救国会、联合会等旧址外,还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形成图。
“以地图的形式展示《义勇军进行曲》全面展示创作与传播过程的,这在学界尚属首次。”苏智良介绍说,今公平路185弄同春里86号曾是聂耳1930年7月来沪后最早的居住地,聂耳于1930年至1931年间在此住了9个月。该建筑现为民居。常德路633弄恒德里65号是聂耳于1931年在明月歌舞社当小提琴练习生时居住的地方。原来,1931年聂耳来到上海,成为‘申庄’稽查员后不久就失业。此时,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在《申报》刊登招生启事,聂耳被录取为明月歌舞剧社的小提琴练习生。这一时期,对聂耳将来的音乐创作之路意义重大。被登录为不可移动文物。
后来,在霞飞路(现淮海路)1258号,聂耳在此处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而位于今静安区山海关路274弄(原山海关路安顺里11号)的田汉故居里,田汉于1935年居住于此,并在此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词。
百代小红楼国歌为何诞生于上海这座城市?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歌的《风云儿女》是电通公司迁入新址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当年,影片编剧田汉为《义勇军进行曲》写了歌词,聂耳主动要求谱曲,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曲谱的初稿。1935年4月,聂耳东渡日本,他把《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带到日本,4月末将修改后的《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寄回上海电通公司。《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初稿写出后第一次在电通公司试唱。《义勇军进行曲》随着《风云儿女》的上映唱响海内外。虽然电通公司的建筑已不存在,但这里建成了国歌纪念广场。而位于徐汇区衡山路811号的百代小红楼里,《义勇军进行曲》在此配乐并灌制成了唱片……
苏智良认为,这张地图中不仅考证了《义勇军进行曲》曲作者聂耳、词作者田汉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的不同寓所,同时也考证了在《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与传播过程中做出贡献或产生影响的人物,如电影《风云儿女》的编剧夏衍、《义勇军进行曲》的定名者朱庆澜、参与配乐的贺绿汀、《风云儿女》的主演袁牧之等人的寓所与事迹。不仅凸显了两位创作者的突出贡献也明晰了他们背后创作团队的作用。同时结合上海城市史的视角,考证了在《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过程中的唱片制作单位东方百代公司,《风云儿女》的制作单位电通公司,《风云儿女》的首映地点金城大戏院等,力图揭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与传播的城市环境与时代背景,试图解释这首抗战歌曲诞生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必然性。
链接地址: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5-07/06/content_261669.htm?div=-1
标题:上海首套抗战史地图APP上线 ——手指一点即可了解《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全过程
记者:刘昕璐

苏教授在介绍上海抗战史地图。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等联合制作了系列上海抗战历史地图。昨天,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详细介绍了地图绘制情况,并以地图形式展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和传播过程。
酝酿八年制作抗战地图最难的是定位
苏智良教授说,与传统地图样式最大的区别是,此次除了有传统地图外,人文与传播学院、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还联合腾讯网、腾讯大申网共同制作了电子地图。“每一个电子标注的图标,都可以进行放大。这样,哪怕你行走在淮海路上,突然想看看周边有哪些抗战遗迹,只要打开电子地图,就能边走边寻访。”
据了解,此次上海抗战历史地图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GIS技术为支撑,以直观、科学的时空分布图为表现形式,有侧重地再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间两次淞沪战役及与八年抗战相关历史要素。
为了便于人们更加简单、直观、便捷地了解有关上海抗战历史要素,最终呈现方式将是关于上海抗战历史的五张不同历史要素图,昨天最先上线的是《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系列一——抗日救亡分布图》,近期,包括《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系列二——淞沪抗战分布图》、《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系列三——组织机构分布图》、《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系列四——事件暴行分布图》、《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系列五——慈善救助分布图》在内的其余4张地图将陆续上线。
苏智良说,地图相关内容均由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中心提供,图中所标注的每个抗战历史要素的名称、时间属性和空间坐标,以及图中所附文字注释,均经过历史学、历史地理学方法严格考证,并进行了实地考察。
“为了这套抗战地图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定期开会。”苏智良告诉记者,抗战地图的制作酝酿了八年之久,整个过程中最难的要属考证这些点,如何进行定位非常难。譬如涉及《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涉及的所有空间、史料就经过了反复考证。“我们还意外发现了很多湮没的历史,发现了20多个日军上海集中营的遗址。”
苏教授说,“过去的城市研究依赖文字模式,但如今已到了读图时代和全媒体时代。我们希望从空间角度来解释历史,随着抗战地图APP的上线,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去关注历史。”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和传播过程以地图形式展示
这张最先发布的《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系列一——抗日救亡分布图》,除了包含了抗战初期上海各界各种救亡协会、救国会、联合会等旧址外,还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形成图。
“以地图的形式展示《义勇军进行曲》全面展示创作与传播过程的,这在学界尚属首次。”苏智良介绍说,今公平路185弄同春里86号曾是聂耳1930年7月来沪后最早的居住地,聂耳于1930年至1931年间在此住了9个月。该建筑现为民居。常德路633弄恒德里65号是聂耳于1931年在明月歌舞社当小提琴练习生时居住的地方。原来,1931年聂耳来到上海,成为‘申庄’稽查员后不久就失业。此时,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在《申报》刊登招生启事,聂耳被录取为明月歌舞剧社的小提琴练习生。这一时期,对聂耳将来的音乐创作之路意义重大。被登录为不可移动文物。
后来,在霞飞路(现淮海路)1258号,聂耳在此处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而位于今静安区山海关路274弄(原山海关路安顺里11号)的田汉故居里,田汉于1935年居住于此,并在此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词。
百代小红楼国歌为何诞生于上海这座城市?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歌的《风云儿女》是电通公司迁入新址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当年,影片编剧田汉为《义勇军进行曲》写了歌词,聂耳主动要求谱曲,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曲谱的初稿。1935年4月,聂耳东渡日本,他把《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带到日本,4月末将修改后的《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寄回上海电通公司。《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初稿写出后第一次在电通公司试唱。《义勇军进行曲》随着《风云儿女》的上映唱响海内外。虽然电通公司的建筑已不存在,但这里建成了国歌纪念广场。而位于徐汇区衡山路811号的百代小红楼里,《义勇军进行曲》在此配乐并灌制成了唱片……
苏智良认为,这张地图中不仅考证了《义勇军进行曲》曲作者聂耳、词作者田汉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的不同寓所,同时也考证了在《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与传播过程中做出贡献或产生影响的人物,如电影《风云儿女》的编剧夏衍、《义勇军进行曲》的定名者朱庆澜、参与配乐的贺绿汀、《风云儿女》的主演袁牧之等人的寓所与事迹。不仅凸显了两位创作者的突出贡献也明晰了他们背后创作团队的作用。同时结合上海城市史的视角,考证了在《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过程中的唱片制作单位东方百代公司,《风云儿女》的制作单位电通公司,《风云儿女》的首映地点金城大戏院等,力图揭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与传播的城市环境与时代背景,试图解释这首抗战歌曲诞生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必然性。
链接地址: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5-07/06/content_26166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