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这名95后,要把“青春守沪”的故事告诉支教地的孩子们

发布者:新闻中心作者:发布时间:2022-07-06浏览次数:31

来源:青年报 2022年7月6日 8版 青年

标题:这名95后,要把“青春守沪”的故事告诉支教地的孩子们

记者:刘昕璐


本报讯 从倒春寒到蝉声鸣,600小时,她从未退步。只有过疲惫,但没有过放弃,是这个95后姑娘的坚持和勇毅。这三个多月的时间,每一次小区核酸筛查都有她的身影,检测的棉棒里正藏着她的热血与青春。

她叫封莹,是上海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师范)专业应届毕业生,也是上海师范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9月开学季,封莹就将启程赴广西支教,她期待着一定要把“青春守沪”的故事告诉广西的孩子们。

“为小区添个人手”

“记得第一次报名还是3月中旬的两天封闭期的筛查,我纯粹想添个人手。”封莹从浦西正式封控起,就担纲起了所在小区就近楼道楼长工作,帮忙传达社区居委会的核酸检测通知、收集抗原检测结果等。

说起封莹,居民们总忍不住夸赞起来:虽然年纪小,但是做事十分细心,会结合自己的经验提供给大家温馨提示,替居民们省了不少麻烦……

在居委会组建招募“大白突击队”时,封莹主动报名加入,成为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进入4月,第一次全体核酸筛查时,封莹辅助采样医生拆折棉棒,清点试管数目以及采样台面消杀,尽管需要做的很多,但是她有条不紊,十分利索,当即获得了来自浙江的采样医生和居委会书记的点赞。

不久后,封莹还被选为小区“大白突击队”负责人,全面负责小区大白志愿者招募、岗位分配和物资增补等工作。

“检测棒”就是“接力棒”

进入6月,小区里的在职志愿者们重返职场,但小区志愿者团队依然保留了下来。“大学生还有一些退休志愿者就变成主力军,依然保持着比较好的战斗力。以前,我没有感受到青年人的力量那么的重要,现在我感到自己有了很大的磨砺和成长。我们能为守护家园贡献力量,每个人都在努力,我因此倍感光荣和自豪。”封莹说。

家中长辈复工后,封莹一个人照顾自己起居的同时依然参与着小区核酸采样工作。虽然穿着全副武装,居民们依然认得出她那双眼,“小姑娘,你又是大筛给我们做核酸,又是到常态化点位做核酸,我们都认识你了!”

作为师范生的封莹曾在小区地段对口的初中参与过教育实习。一次在做志愿者,一位学生认出了她,之后每次都会打招呼:“老师辛苦啦”“老师我们又见面啦”“老师怎么每次都是你呀”。学生将此事告诉了同学们,大家都在微信私聊中问候封莹。那一刻,封莹更觉骄傲,在他们的心里,她不仅仅是老师,也是一名勇敢的“大白”。

每一次居民们道一声感谢,封莹说,总会让她感到自己所贡献出的力量是值得的。这三个多月的时间,棉棒里藏着她的热血与青春,并用行动书写下青春志愿故事。

作为上海师范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9月开学,封莹就将启程奔赴广西。这个暑假,她依然会在小区做好志愿服务。她还期待着,要把这段大上海保卫战里的故事讲给当地小朋友们听。


链接地址:这名95后,要把“青春守沪”的故事告诉支教地的孩子们 (wh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