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智趣科学、数理融合”AI科创夏令营圆满结束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08-05浏览次数:10


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至关重要。为了提升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中学生科学素质与实践能力,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举办为期5天的“智趣科学、数理融合”夏令营,为附属学校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素质拓展课程,打造实践、科创基地,带领附校学子领略数理学科融合之美。

7月9日上午,59名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附校学子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师大校园。随后,“智趣科学、数理融合”夏令营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拉开序幕。授牌仪式、分组破冰团建等活动让学员们迅速熟络起来,为后续的合作项目、挑战任务、学习课程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期夏令营包括数趣、问天、探理、融创四个板块组成。依托学院学科优势和特色科创资源,强化数学、物理与新型领域的融合探索,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论;通过前沿科普讲座、跨学科课题研究及创新实验设计,深化学生对数理逻辑的理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南极科考等实践案例,融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兼具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家国情怀的未来科技人才。

酒杯“凭空”生酒?珠链如喷泉般冲天而起?一根长杆竟能稳稳顶起重物?这不是魔法秀,这是方伟老师带来的《探趣物理奇境》火爆课堂!课堂中,方老师化身“科学魔法师”,用震撼的实验揭晓生活奥秘:“空杯迷酒”“反重力悬浮” 魔术开场,瞬间点燃好奇;站上讲桌演示“珠链喷泉”,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震撼全场;长杆顶重物,亲手感受“转动惯量”越大越稳的奇妙;棋子速度精准替换,动量守恒一目了然;抖空竹中探声学与转动定律,洗衣机的“口袋外翻”蕴含流体力学原理,物理原理就在课堂身边!课堂更妙还在文理交融:用苏轼《琴诗》追问声音本源;以“野渡无人舟自横”揭秘流体力学的稳定平衡,科学与诗意碰撞火花。笑声、惊叹声、“原来如此!”的欢呼声充满课堂。方老师用最生动的实验、最生活的案例、最诗意的启发,让同学们亲眼见证:物理不是枯燥公式,是万物运行的酷炫奥秘!爱上物理,就这么简单! 这堂融合魔术、实验与诗意的物理奇旅,绝对值得期待下一次相遇。

在《宇宙探索与宇宙虚拟实验室》课程中,冯朝君老师将带领学员们一同探寻那些关乎宇宙本质的终极命题:人类的起源究竟指向何方?我们身处的宇宙拥有怎样的神秘图景?三体运动的复杂演化遵循着怎样的规律?若太阳系失去太阳的引力主宰,星辰秩序将发生何种巨变?又该如何模拟构建一颗脉冲星的极端物理环境?在《AI 数理探索》与《AI 创意设计》课程中,学员们将以人工智能为钥匙,解锁数学与物理世界的奇妙密码。借助AI工具的赋能,不仅能深入探索数理规律的底层逻辑,更能尽情释放创意潜能,在想象的星空中勾勒未来,亲手构建属于自己的科幻太空图景。

星河入梦,探索无垠!7月10日晚上,方伟老师和冯朝君老师带领学员们“草堤观星”,学员们通过天文望远镜零距离对话行星。方伟老师手持激光笔带大家“连线星空”:从北斗七星定位北极星,到牛郎织女隔银河相望的七夕传说,生动讲解让课本知识跃入现实,培养了学员们的探索精神和对自然的敬畏感。

《数学建模》,古希腊先贤泰勒斯说一切皆为数。或许这句话有一点极端。但一切众生都可以用数学的方式来看待,却是可以的。顾非石老师说道:“用数学构筑起来的世界可以更理性、更清晰,同时用数学的模型审视世界,自有一份幽默风趣与热情美好。愿星辰大海都在你绘制的数学世界中熠熠生辉。”

在物理演示实验室参观过程中,学员们通过亲手操作茹科夫斯基转椅、低温斯特林热机、静电演示组合实验仪、手摸电池和激光琴等设备,近距离体验了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学领域的奇妙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此次寓教于乐的参观活动,让学员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魅力,初步领略科学的奥秘,并在心中种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

在《透镜:操控光线的魔术师》物理实验挑战赛中,通过互动小游戏激发了学员对光学的兴趣。课程围绕凸透镜展开,学员们通过动手实验探究其成像规律与应用,理解物距、像距与焦距之间的关系,掌握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及其成像特性,并亲手制作简易望远镜,体验光学仪器的神奇奥秘。课程将科学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使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人们的印象中,折纸是个“小儿科”,但如今已成长为一个综合的大学科。在《折纸数学》微课程中,陆新生老师首先以图片和视频向大家展示了折纸研究在数学、工学、医疗、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服装设计、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成果。在实操环节,从点、线、面、体这一视角带领学员们领略折纸探究的快乐。由点线构成的绕线画(string art)艺术,平面折叠中的七巧板、牛头图形密铺、圆形折纸,立体折叠中的正多面体等项目向学员展示了点线织成的数学世界,活动中的用圆形纸折椭圆、制作花球,验证复印纸长宽比过程中“领带”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及用拉丁十字架(六个正方形)围成的图形引发了学员们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

电路不仅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连接理论科学与实际工程的纽带,其发展持续推动着人类科技的进步。纸电路是一种将电子元件与导电材料结合在纸质基板上,形成简单电路的技术:通过导电铜胶带等材料代替传统导线,实现LED发光、传感器触发等基础电子功能。石卉老师首先讲解了纸电路的原理及初中物理中电路的基本知识,接着展示了纸电路的众多有趣的设计和应用场景,并在活动现场准备了丰富的纸电路手工材料,让学员们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制作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创意纸电路作品。通过动手制作趣味纸电路,让复杂的电子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学员们不仅能掌握物理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实验能力、逻辑思维和安全意识,连接了艺术、创意与科技,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南极,这片与世隔绝、寒冷严酷的冰雪大陆,充满了太多的神秘有待人们进行探索。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极端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全球变化科学问题的关键区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更是展示国家综合国力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舞台。张少华老师介绍了南极大陆的自然风光,让学员们了解了在这片冰封之地上进行的科学探索,展示了我国40年来在南极考察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学员们也通过南极现场的视频和照片了解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泰山站队的故事,并通过现场连线正在南极科考的张毅老师,收到了来自地球另一端的祝福,实地感受了一番南极的温度和景色。通过张毅老师的生动讲解,点燃了学员们报效祖国的热情和决心。

7月12日晚上,学员们一行怀着好奇与憧憬,走进底蕴深厚的上海师范大学校史馆,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初体验”与校史探寻之旅。从泛黄的建校批文、珍贵的早期教材,每一件展品都无声地诉说着师大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与辉煌灿烂的学术积淀。前辈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为学员们树立了清晰可见的学习标杆和理想坐标。

7月13日下午,“智趣科学、数理融合”夏令营顺利结营。数理学院领导、授课教师及生活老师出席结营仪式。出席嘉宾为学员们颁发结营证书和“优秀营员”证书,鼓励学员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既能如“数理魔方”一样玩转科学,又能像“师大星”一样熠熠生辉,在属于自己的经纬线上,创造出不一样的价值。


(供稿、供图:数理学院)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