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工作部署和指导下,2025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仍由上海师范大学负责实施。
7月30日,台风“竹节草”肆虐下的上海风狂雨横、令人生畏。然而,来自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六省市普通高中的125位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却迎风踏雨、齐聚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怀着饱满的热情开启为期七天的研修活动。
当天上午的开班仪式上,中组部人才局五处副处级干部曲麒翰,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管理处副处级干部解思维,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袁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吴跃东,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海涛,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徐雄伟出席。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首先致欢迎辞。她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海师范大学非常荣幸承办本次高中阶段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袁雯强调,语文学科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语文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上海师范大学将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优势,为西部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管理处副处级干部解思维代表主办方向参训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向承办单位上海师范大学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是党中央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需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通过东西部协作、精准帮扶,着力补齐教育发展短板,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各位老师要勇担重任,将培训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解思维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争做“四有”好老师;二是要珍惜培训机会,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将先进理念和方法带回帮扶学校;三是要发挥骨干作用,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走在前列,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力量。
中组部人才局五处副处级干部曲麒翰对此次参训的骨干教师提出三点意见:第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担当。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教育帮扶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三年来,通过“组团式”帮扶,累计6107名优秀教师和教育人才分批次奔赴西部10个省(区、市)的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对口支援247所县域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2023年被帮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显著提升:普通高中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60%,6000余名学生在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各受援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特色化发展路径日益清晰。第二,珍惜“充电”机会,着力提升专业能力。希望大家静心学习、深入交流,既要向专家请教,也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第三,立足岗位实践,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培训结束后,希望学员继续保持学习热情,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促进教师队伍融合,加强与东部帮扶教师的协作;坚持立德树人,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像上海师范大学校训“厚德博学、求是笃行”要求的那样,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吴跃东,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海涛,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徐雄伟,学员代表分别在开班仪式上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在设计此次培训时特别针对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围绕“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充分发挥师范大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优势,精心安排“上海基础教育新近发展及改革思路”“语文课程的核心词‘阅读理解’”“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等专题讲座,帮助学员更新教育理念、构建教学理论框架;另一方面,采用工作坊研修形式,以期学员更加自觉、自愿、自主地投入教学打磨、经验分享活动,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最后通过组织学员赴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宝山分校参观、与学校自西部引进的教师面对面交流,来进一步丰富、细化学员对上海基础教育的观察和实感。
此外,在研修活动中还安排了中共一大会址、中华艺术宫等历史文化场馆的参观,期望通过各种形式的参观学习,开拓学员专业视野,加强对光辉的革命史、深远的中华文化的了解和感悟,有效提升参训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全局观。
研修效果如何?此番上海之行是否为学员的语文教学能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提升呢?12个小组用12份精心准备的PPT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同一篇高中语文课文——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12个小组却精彩各异:有的用“人物解码—情感解码—历史解码”三步走拆解作者隐晦表达,有的以“忍”和“怒”两个字作为突破口尝试“长文短教”,有的重点凸显王荣生教授强调的“对于文学性散文,不能停留在故事讲述层面,要带领学生破解作者独特的语言密码,从文字里打捞复杂的情感”,有的另辟蹊径,让学生以鲁迅先生视角回答记者提问,通过情境代入加深理解……
8月4日,2025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坊研修成果分享暨培训结业仪式在声声蝉鸣中举行。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徐雄伟、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王庆、上海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项目办公室主任夏天出席。
来自云南省昆明市东川一中的马瑞雪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分享了培训感言。她表示,过去的教学实践中,自己时常困惑于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设计出既接地气又有深度的课堂。而这次培训像一场及时雨——王荣生教授强调的“阅读理解中流利阅读是基础,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关键”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了自己回归语文本质的路。而在中共一大会址,面对泛黄的《共产党宣言》译本,自己仿佛看到陈望道先生蘸墨翻译真理的身影。“带回一粒种子——把上海‘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种在家乡课堂,让语文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桥梁;带回一团火焰——用工作坊学到的方法点燃山区孩子的求知热情;带回一份承诺——此次同行的125名教师,就是125面旗帜,我们定将践行‘四有教师’标准,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诗意与远方’的底气。”这是马瑞雪代表全体125名参训教师表达的决心。
项目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徐雄伟向所有顺利完成培训任务的学员表示祝贺。他表示,上海师范大学深知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承担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先后克服台风正面登陆、极端高温、连续多天高温橙色预警等诸多不便,通过全体培训学员、授课教师团队、教学管理团队的提前部署和紧密配合,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希望各位学员以本次培训为新起点,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推动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在返岗后一要当好“种子教师”,做好校本研修和成果辐射;二要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要服务国家战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根据回收的满意度匿名调查显示,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达97.6%,其中讲座满意度达96.8%,培训期间志愿者及管理团队各项工作等多项满意度达100%。
(供稿、摄影: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