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阅兵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校领导班子成员、党政干部、教职工、留校师生通过多种方式观看纪念大会直播,共同见证阅兵式盛况,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这次大阅兵不仅是对中国军队建设成果的展示,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将阅兵中展现出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工作动力,为学校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贡献自身力量。
校领导班子成员在行政楼会议室集体观看阅兵盛况,共同见证这一历史重要时刻。作为校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学校办公室主任、上海退役军人学院院长史佳华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最为绚丽的篇章,是中华民族前行的永恒动力。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合优秀教育资源,多形式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不断强化退役军人培养,为培养新时代的“兵教师”做出应有贡献,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致敬历史。
我校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离休干部丛远宽、陈旭和王福常三位老同志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1928年出生、1941年参加革命的离退休干部、抗战老同志丛远宽佩戴纪念章,怀着激动的心情收看了阅兵式实况转播。他先后参加了涟水保卫战、淮海战役和解放上海等,立下屡屡战功。观看完阅兵式后,他难掩激动之情,表示大阅兵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与昂扬的精神风貌,向世界传递出维护和平、捍卫正义的坚定决心,让全球人民看到了正义必胜的信念与希望。
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人文学院苏智良教授,有幸受邀前往北京现场观礼阅兵式。他表示,10年前也在天安门广场,我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两次观礼,作为一个抗战研究的老兵很自豪,也深感和平的珍贵!今年的观礼通过展示我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表达了捍卫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愿与世界各国,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辈肩负教书育人、科研报国的使命,必当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贡献力量。
基教处党支部青年党员罗强谈到,新时代青年不仅要铭记苦难与光荣,更应将奋进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宣传部党支部青年党员黎倩仪说,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革命先辈和英烈的最好告慰就是把他们为之牺牲、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退役军人学院24级本科生王家豪说,当看到我曾服役的雷达部队走过主席台时,看到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雷达装备具备更强大的战场感知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性能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一双双“无形之眼”时刻守护着祖国的空天安全,让我感到无比骄傲。虽已脱下军装,但退役不褪色,我将永葆军人本色,对党忠诚,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刘懿说,这次大阅兵既是对历史的深沉回望,也是对先烈的深切缅怀,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启示我们,和平是无数英烈以生命换来的宝贵成果,中华民族在存亡绝续之际所展现出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气概,至今仍激励着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更需以史为鉴,继承先烈遗志,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4级汉语言文化(光启实验班)专业本科生孙亦凡说,无论是气势如虹的集体合唱、庄严整肃的仪仗队,还是装备精良的受阅方队,都展现出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钢铁之师的豪迈与威严。回望八十年风雨历程,更深感和平来之不易。这一切,不仅彰显出国防力量的现代化成就,更带给青年人前所未有的底气与自信。作为青年学生,唯有脚踏实地、锤炼自我,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国家与人民的期望。
校研究生团工委学生兼职副书记、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赵静萱说,作为新时代科技研究储备军,这场阅兵让我更深刻地理解“科技强军”的内涵。从防化部队的先进装备到单兵防护系统,化学创新正在为国防安全构筑看不见的科技长城。与抗战时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守土精神相比,今日青年的使命是建设科技强国。我将继续学习科学家精神,让青春在科技强国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场阅兵仪式是一堂生动、震撼、直抵人心的“思想政治课”和“国家情怀课”,全校师生将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供稿:宣传部 摄影:宣传部、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