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至7日,校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本科新生报到季,5200余名本科新生满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期待,踏入校园开启人生新征程。
两日来,校领导林在勇、袁雯、朱惠军、蒋明军、李晔分别在两校区走访新生到校情况,慰问现场工作人员及学生志愿者,并与新生及家长们亲切交谈。为保障新生报到工作高效顺畅,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与各学院提前部署、紧密协作,从报到流程指引、物资准备到后勤保障,构建起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各学院师生各司其职,引导新生完成信息登记、材料提交、校园卡办理等环节,整个报到过程井然有序。
暑假期间,各职能部门前置联动、精准发力,以全方位的筹备工作迎接新生们的到来。在“住得舒心”上,基建规划处完成新建宿舍楼竣工验收,为新生住宿提供硬件基础;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对宿舍进行全面修缮并添置全新家具,完善居住细节;学生生活园区则逐间排查宿舍卫生,以干净整洁的面貌等候同学入住,让“新家”满是温馨。在“行得安心”上,保卫处未雨绸缪,围绕迎新全流程制定周密安全方案:优化校门管理与道路停车规划,实地勘划校内外临时停泊区域,解决家长接送“停车难”问题;增加校内巡逻的频次与范围,确保安全守护无死角,为校园筑牢安全屏障。在“服务贴心”上,各部门各司其职、精准赋能。信息化办公室多措并举,打通新生报到数据对接通道,通过多维度数据整合为新生精准管理与个性化服务提供坚实支撑;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校团委联动开展线上线下迎新宣传,提前为新生搭建起了解校园的桥梁。校团委制作的《新生新声》视频短片提前上线,详细介绍了新生报到流程和注意事项,与新生携手相聚“上海师大站”,共同奔赴下一程的绚烂。财务处耐心解答学生缴费疑问,让家长和新生既省心又放心。后勤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精心筹备,从校园环境布置、新生及家长交通接驳,到餐饮供应优化、医疗保障待命等方面,以扎实细致的服务,为师生营造安全、舒适、优质的校园环境。
开启“绿色通道”为新生保驾护航。学校秉承“不让一位困难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去终身发展机会”的理念,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圆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两校区开设新生“绿色通道”,全校共有169名新生通过该通道顺利入学。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享受路费报销、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办理、勤工助学岗位申请等一站式服务,并获赠含学习和生活用品的定制爱心礼包,满足基本需求。今年学校还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及家长提供免费就餐券,确保新生顺利报到、无忧入学。
校园里,校团委招募的志愿者队伍更是一道亮眼的风景线。他们满怀热忱、主动上前,在南站接站、秩序维护、道口指引、咨询答疑、行李助运等多个岗位上,为新生及家长搬运行李、解答疑问,从校园路线指引到宿舍生活小贴士,每一项服务都细致入微,让新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报到现场“橙”意满满。党员志愿者和各学院的导生作为中坚力量也忙碌在各自岗位上,践行着新时代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9月7日报到当天,恰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的吕恩泽同学生日,学院师生为他送上生日祝福。他说,这份特殊的关怀让大学生涯的起点满是感动,在刚刚过去的九三阅兵中,无人作战方队、激光反无人机系统及信息方队震撼亮相,让我真切感受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力量,更理解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深意,作为信息领域学子,他将以科技报国为初心,在学习中扎实积累,未来为祖国科技发展尽一份力,不负学校与祖国的期望。
来自新疆的学子,影视传媒学院新闻传播专业的沙代提古丽·阿迪力同学说道,一来到师大就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与温暖,身边热情的志愿者和老师让我们能无顾虑开启大学路,安心逐梦。未来四年,定会珍惜机会,学好专业、参与实践、提升能力,也希望像学长学姐们学习,多帮助身边有需要的同学,与大家一起在大学收获成长与进步。
各学院充分发挥创意,精心准备了迎新“大礼包”,既有与专业相关的入门书籍,也有贴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好物,饱含着对他们未来大学生活的美好祝福,以“特色化”与“暖心意”打造专属迎新记忆,让新生初入校园便感受到浓厚的归属感。精心设计的迎新海报风格鲜明,不仅装点了报到现场,更成为新生打卡留念的“网红点”。通过互动打卡新生们不仅更快地熟悉了师大环境,还收获了校团委、校学生会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以“厚德、博学、求是、笃行”校训精神为理念,精选师大标志建筑,打造春、夏、秋、冬四季景致的透卡文创,让校训精神与校园美景伴随大家开启大学旅程。
今年报到的新生中不少人与师大有着奇妙的缘分。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新生王嘉晨与上海师范大学的缘分跨越三代,她的爷爷曾在此求学,母亲亦毕业于斯,“厚德、博学、求是、笃行”的校训早已化作家风,浸润了她的童年。今天,她以师范生身份接过接力棒,立志把教育情怀化作育人使命,于师大沃土深耕,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续写师道荣光。
建筑工程学院科学教育专业的朱柄錡同学,母亲毕业于上海师大,如今是一名语文教师,对他影响深远;高中时几位给予他重要引导的老师,也均为上海师大校友,让他在授课与实验间看见科学教育的光。高中期间,他还曾参与上海师大爱心暑托班志愿服务,亲身体验了教师的职责与价值,并由此坚定投身教育事业,他立志要“让科学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支点”。
来自西藏的旦巴江村同学如愿以偿地考取了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成为了一名师范生,即将在上海开启他逐梦之旅的新篇章。“做高原孩子的点灯人,让格桑花与白玉兰共芬芳。”他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家乡西藏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供稿、摄影:各单位、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