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硕果初绽。159名怀揣教育理想的新教工加入上海师范大学大家庭,为学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帮助新教工快速融入新环境、胜任新岗位,学校人事处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以“启新程・传师道・铸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度新教工入职培训。
本次培训为期4天,覆盖徐汇和奉贤两大校区,设计了开班仪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政治引领、结缘师大、人事政策、三全育人、国际交流、团队建设、分组讨论、楷模榜样、朋辈引领、数字素养、结业仪式等14个模块。通过18场专题报告、10场交流分享、6场分组讨论、3次参观体验以及2场团队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助力新教工开启教育生涯新篇章。
校党委书记林在勇在开班仪式上对新教工表示诚挚的欢迎,并讲授“开班第一课”。他指出,上海师范大学有着“为人民而立、因教育而兴、与上海共进”的办学基因与深厚的学术底蕴,始终致力于服务上海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他勉励全体新教工传承发扬学校的厚重文脉和良好风气,坚持立德树人,以高尚人格引领学生成长,以潜心治学追求真知,努力做到无愧于人民、国家与时代。
校长袁雯立足大变局、大格局、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勉励新教工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做立德树人的示范引领者;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做有组织科研的积极践行者;准确把握教育数字化趋势,做教学范式变革的先行探索者。她希望大家能够在师大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奋发、奋斗、奋进,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挑大梁、担重任、增才干、建功业。
校党委副书记杨海燕围绕“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与成长之路”,勉励全体新教工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多元成长平台“追逐光、成为光”,并带领大家共同宣读教师誓词。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军聚焦“解码‘Z 世代’,培育时代新人”,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分享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创新方法。副校长蒋明军从“以对外开放赋能教育未来”出发,介绍了学校国际合作项目、海外交流平台等。副校长陈恒以“如何更快融入学术世界”为主题,分享了学校人文社科建设及科研发展成果。副校长李晔围绕“潜心教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解读新时代人才培养改革方向与学校实践成效。
学校办公室、人事处、工会、教务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科学技术管理处、社会科学管理处、财务处、基础教育处、信息化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分别与新教工进行面对面交流,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了解学校教学科研环境以及与自身职业发展、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事项。
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影视传媒学院朱恒夫教授寄语新教工能够站稳讲台、精进学术、团结协作,努力成为受学生尊敬的好老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卞振锋教授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分享了理工科教师的使命担当与突破路径。商学院傅毅教授以“AI赋能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主题,交流数字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创新探索。
朋辈引领环节开设了社会科学组、自然科学组、辅导员与行政组三个专场,人文学院刘帼超、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张华峰、生命科学学院魏鑫、建筑工程学院朱哲皓、教育学院耿婕、学校办公室高振华六位老师通过专业领域的深入探讨和实践经验的分享,为新教工提供针对性培训,助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本次培训紧扣时代需求,新增“数字素养”模块。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潘建国作“AIGC时代教师能力素养提升的挑战与思考”专题报告。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杨茹聚焦AI如何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质增效与新教工进行交流。
新教工实地参观了学校人工智能STEM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距离感受学校在教育数字化领域的前沿成果,为未来教学科研创新积累实践经验。
新教工集体参观校史馆与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学校70余年的深厚办学底蕴,从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展品中感受“师道永恒”的师大基因。
新教工们庄严宣誓,许下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忠诚,立下坚守“师道永恒”精神、践行教书育人责任与使命的誓言。
本次培训的成功举办,有效提升了新入职教职工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他们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校还将在教师全生命周期成长助力工程体系下,针对处于不同赛道、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职员工搭建多元化、专业化的成长平台,致力为学校建设教师教育领先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供稿、摄影: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