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连接现代生活 2022非遗国潮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11-21浏览次数:1025

在英雄们战斗过的地方探讨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青年们的热点如何契合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2022非遗国潮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行仓库的召开回答了这一问题。11月20日,由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顾绣)传承基地、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及四行天地·文创新岸共同主办的“2022非遗国潮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美国、瑞典、法国、西班牙、泰国和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非遗国潮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进行了探讨交流。

本次学术研讨会创新性地提出了非遗国潮的概念,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连接现代生活,参与并引领国潮发展。非遗国潮概念的提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保护提供了全新范式。非遗自带历史文化积淀和民族身份认同感,作为本土文化中最被认可的因素与国潮的结合,既是古老的文明在当下的新生,也是年轻群体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背后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会议在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议题基础上,探索非遗国潮在生产、传播和消费领域中的新思路、新机遇和新战略。

在开幕仪式中,百联集团上海河岸商业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谭晓栋女士作为东道主,表示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园区金融、抗战、建筑和滨河四大文化的传播一样,都需思考如何用符合新时代特征的表现形式诠释文化赋能传承,未来四行天地·文创新岸也将进一步探索园区与非遗国潮的有机结合,共创有温度、有灵气、有发展的文化体验区,打造世界级滨水中央活动区。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院长赵炳翔教授表示,此次非遗国潮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对于高校学科点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体现了高校在构建学术平台、推动学科发展、培养研究团队等方面取得的丰硕的成果和广泛的影响。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顾绣)传承基地主任朱恒夫教授在致辞中总结了基地发展建设的成果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他表示,基地将以本次学术会议为契机,与各位专家学者一道,继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原国家文化部非遗司原司长、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原会长马文辉先生向积极参与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希望参会人员积极交流学术成果、享受学术盛宴。他表示,此次学术研讨会对于深入理解非遗国潮的内涵,让国潮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实现国潮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

主旨发言阶段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副校长Joy Zhu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教授,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薛可教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同济大学艺术与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解学芳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胡易容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顾绣)传承基地常务副主任张华教授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非遗的传承创新、非遗国潮的来龙去脉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思考。

其中Joy Zhu教授表示,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一直是紧密合作的伙伴,两校在过去的十四年联合培养了一批具有中国家国情怀、具有一流好莱坞影视技术的学生。她认为,非遗国潮中的动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一艘装载着时代审美与先进技术驶向市场海洋的巨轮,是中国青年文化先锋力量。她对中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在教育、艺术创新、影视、动漫等多领域取得显著的成果表示了期待。

张华教授系统性地阐述了非遗国潮的源起、助推力和价值反思,在报告中,对非遗国潮进行了清晰的概念界定和行业分类,梳理了非遗国潮的生产、传播和消费链条。

下午的专题讨论分为生产与消费论坛和传播论坛两个分论坛举行。

在生产与消费分论坛中,各学者和业界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类别的非遗国潮的生产及消费现状进行详细阐述。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李丽娜老师梳理了84篇非遗国潮相关消费报告,在此基础上她对非遗国潮复兴的源动力、现状及未来发展做出了思考,她认为非遗国潮风不仅仅是一种消费现象而且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她从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消费环境、文化环境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认为非遗国潮流行的背后,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逐渐彰显的过程,非遗复兴是对于经济实力、文化实力、科技实力和国家底蕴的认同,更是对传统文化、传统审美和中国精神的认同。中国范仲淹研究会(CIFR)理事、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CHS)会员、特聘研究员张俊英先生则梳理了中华礼乐的内涵变迁与当代价值,上海意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创意总监、业界设计师周爱华女士和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业界设计师应敏女士代表业界分别就蜀绣和江南土布展开了讨论。论坛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也积极踊跃发言讨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徐晨蕾博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研究生董璐影分别就杨柳青年画和山东非遗数字文创交易平台设计展开探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都市文化学研究生祝洪玲、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蔡莉洁、汲璇、赵红宇、李相玉、杨雨晗则分别就汝瓷“汝山明”、花西子、蓝印花布、广告中的非遗传播、故宫文创、璞真扎染技艺展开讨论。论坛上,西班牙巴亚多利德大学文学哲学学院的Lidia霍思佳教授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就非遗的传承保护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本生产消费分论坛由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王肖练副教授主持,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何苗副教授对各位发言者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传播论坛围绕非遗国潮在新媒体平台、数字游戏、数字藏品、影视作品等领域的传播展开探讨和交流。太合音乐集团内容策略部总经理武鹏先生代表业界首先分享了他关于非遗国潮叙事传播的思考,泰国玛希隆大学多元文化研究所的姚瑶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专业(播音主持艺术方向)研究生麻宇超、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孙瑷薇、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研究生郭鹏飞、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司震飞分别就手机游戏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问题、人工智能赋能下的传统文化传播问题、碎片空间中非遗内容的“可见性”问题、短视频媒介驱动“国货澎湃”的机制问题、文化资源与网络游戏联动的传播效益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姚敏、姚雯青、钟珊杉分别就非遗在电视剧中的传播、非遗在电影中的呈现、非遗数字藏品展开了探讨,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郑欣玥、贺克晴也分别就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王者荣耀》与非遗的联动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论坛上,法国电影、广告研究者Jean-MauriceRocher也来到现场分享了自己关于法国电影中所呈现的法国传统工艺的研究,瑞典舍夫德大学PerBacklund教授则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关于功能性游戏与非遗的研究。本传播论坛由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潘天老师主持,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系主任王媛教授做出精彩点评。

会议尾声,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刘素华副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回顾了本次会议上专家学者和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对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报告、同学们的激烈讨论和会务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的感谢。至此,本次非遗国潮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本次非遗国潮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顺利举办,用实际行动和务实举措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目标要求,探索新时代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路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传承和传播路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摄影:影视传媒艺术学院)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