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 开栏的话言之有物、言简意赅、言必有中、言近旨远……这是一种文风。无病呻吟、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离题万里……这也是一种文风。这些凝聚古人智慧的总结,人人耳熟能详,褒贬评判也了然分明。但直到今天,人们为文、开讲,是否已经全然符合前者标准,而与后者绝缘呢?恐怕未必!文风无小事。就表象来看,反映态度作风、传播效果;而往深处探究,关乎学风、世风乃至党风、政风。本报今日开设《改进文风大家谈》专栏,邀请各行各业的作者、读者、讲者、听者,就这一话题畅谈看法,分享心得。愿唤起共识,让正确的人生理念、思想观点伴着清新文风入脑入心。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写文章是创造性活动,包括构思、写作、完成、修改、定稿等一系列过程,其中修改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南宋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说:“文字频改,工夫自出。”老舍说:“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修改文章,无非是修改思想内容和修改语言形式两个方面。修改思想内容很重要。叶圣陶说:“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首先,文章要改得真实。既要符合客观世界的真实,讲究求真务实;也要
  • 黄宾虹《仿宋人山水》纸本水墨 1942莫奈《秋天的热佛瑟支流》布面油画 1884若将两者抽取局部,褪去色彩后进行比较,完全可以归为同一类型。今年是著名画家黄宾虹诞辰160周年,也是他逝世70周年。黄宾虹在世时,画作一直备受冷遇。他曾说:“我的画,50年后才有人能看懂。”他的预言为何能成真?他的“忘年交”傅雷又为何称他为中国的“印象派之父”?■邵琦“50年后才有人看懂”底气何来“我的画,50年后才有人能看懂。”当年担任黄宾虹助教的王伯敏记下了黄宾虹的这句话。如果黄宾虹真的说过这句话,那么这句话的语境就是:当时黄宾虹的画不被同辈认可,即便是稍后的晚辈也并不认可。那么,黄宾虹凭什么认为50年后就有人能看懂他的画了呢?就个人经历而言,黄宾虹自有诸多超然自信的理由:首先是黄宾虹的社会资历。他于1906年加入同盟会,在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中堪称元老。虽然后来淡出了政治领域,但他作为同盟会元老,在20世纪上半叶始终受到整个社会的敬重。作为一位具有此背景的社会名人,黄宾虹有着广泛而高端的社交经历,拥有睥睨时势的底气也在情理之中。其次是黄宾虹画学史论家的专业地位。退出政坛后,黄宾虹的主要精力都倾注在绘
  • 等候面试的青年。就业服务中心人员指导学生面试。本版图片均由视觉中国提供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报告《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2025年趋势》显示,2024年全球青年失业率为12.6%,显著高于一般失业率。为了帮助青年就业,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从宏观政策规划、中观教育系统改进、微观青年就业服务体系搭建等方面着手,优化青年就业结构,提升青年就业韧性。全球青年就业现状  青年群体仍面临较高的失业风险。当前全球青年群体中,未接受教育、未就业或未接受培训(“尼特族”)的比例达到20.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低收入国家25—29岁青年中仅有1/5能够找到一份有保障的带薪工作;在高收入国家,从事临时性工作的青年比例有所上升。根据新西兰统计局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该国青年失业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英国“尼特族”数量达到11年来的最高值。  青年就业区域不平衡。根据《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2025年趋势》,各地区青年就业的形势和趋势有巨大差异。2024年北非15—24岁青年失业率高达22.8%。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则面临非正规就业和在业贫困的挑战,2024
  •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统筹推进作风建设,鲜明提出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政治魄力向党内沉疴痼疾开刀,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向不良作风亮剑,推动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擦亮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金色名片”,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以“徙木立信”为基,筑牢作风建设政治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徙木立信,立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勇气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的是亿万人民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认同、对长期执政合法性的信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从中央政治局抓起、自上而下推动。党中央率先垂范、以上率下,聚焦“四风”问题隐形变异新动向,靶向整治违规吃喝、公车私用等顽疾,以动真碰硬的“组合拳”剔除党内政治生活杂质,为党在长期执政中赢得战略主动筑牢深厚的政治根基。  以“永远在路上”为魂,打赢作风建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简称《纲要》)以宏阔视野与战略思维,为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绘就了系统性蓝图。而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在于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师范,这三重逻辑既是历史经验,更是未来方向。它深刻揭示了师范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先行三步”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师范院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肩负着作为高等教育“龙头”与基础教育“基点”的重要联结枢纽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以一流为目标,坚守教师教育第一职责,为教育强国筑牢根基。新时期师范教育正经历从追求规模扩张向聚焦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其核心在于以培养具备卓越素养和专业能力的精英化教师队伍为根本基石,因此需要从以下三个维度重塑师范教育转型发展逻辑。教师队伍水平是决定基础教育质量的胜负手。在全球教育竞争中,教师质量始终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芬兰和新加坡的经验表明,中小学教师的精英化定位(硕士学历占比超90%)与严格的选拔机制是保障其基础教育高质量的核心,但其模式建立在小国体量和高福利投入基础上,难以被大国直接复制。中国作为人口超14亿的发展中大国,必须走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高
  • “慰安妇”制度,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实行的性奴隶制度。上海师范大学的陈丽菲、苏智良教授,以“慰安妇”制度幸存者朴永心为研究对象,探究侵华日军在战争期间对广大妇女的迫害。在二战结束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这一群体大多疾病缠身,难以结婚,甚至不能生育,但她们都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痛恨侵华日军的暴行。本书主人公朴永心,17岁时从故乡朝鲜南浦被日军骗往南京慰安所,沦为性奴隶,后辗转至松山战场,于1944年被中国军民解救,并被随军记者拍摄影像。讲述朴永心的受害历程、战争参与过程,恰恰是揭露日军“慰安妇”制度的最好例证。《追索:“慰安妇”朴永心和她的姐妹们》,陈丽菲、苏智良 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内文选读:有鸟西南飞“有鸟西南飞”为中国一古诗句,最早见于 《古文苑》,原是一首怀人的诗,说北人思南,欲系信于鸟翼而不得之苦衷。还有一首同时期的古诗 《晨风鸣北林》,亦是拟鸟儿“熠耀东南飞”,结果“彷徨不能归”,转咏游子在外,日暮怀归而不得之悲苦情状。近来报端连续发表中、韩、日联合调查团携二战时期日本“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朝鲜朴永心老人南下求证她当年的苦难经历的报道,使我们脑际心间,无端浮上这两首古诗。事境虽不相同
  •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亲子音乐剧《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剧照。光明图片/ICphoto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实验幼儿园,小朋友正在体验皮影戏表演。光明图片/视觉中国江苏省南通市更俗剧院,儿童剧《小羊肖恩之保卫爱心树》中的卡通形象正在与观众互动。光明图片/视觉中国编者按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儿童剧作为融合了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表演,培养了一代代少年儿童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2022年教育部将戏剧正式纳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儿童剧从课外兴趣变为美育必修课,这正是对“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理念的生动实践。在第75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光明日报记者与上海师范大学组成儿童戏剧调研组,通过剧团走访、剧场观察、专家访谈等方式,对儿童剧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系统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儿童剧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金山龙航小学,悬挂着彩绸幕布的舞台上,《小马过河》的溪水潺潺声还未散去,剧场后台,戏剧教师高已原快步穿梭在表演候场区,为下一个节目《动物王国开大会》整理着道具服……这是该校“儿
  • ■刘江会 杨朝远在全球创新竞争从“技术迭代”转向“系统重构”的背景下,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与“具有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的互嵌角色,有助于破解“科学家困于实验室、企业家疲于市场”的割裂难题,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突破“专业人”认知茧房“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特指以企业家开拓精神为底色的科研工作者,其核心能力为“技术原创性+产业化预判”的双重突破,推动基础研究到市场验证的无缝衔接,凸显科学家群体突破传统科研边界、主动对接产业需求的转型,呼应“市场需求定义科研选题”的新范式。“具有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特指以科学家创新精神为内核的企业经营者,其本质特征为“科研方法论+市场洞察力”的复合体,兼具科学精神的引领性与企业家的资源整合能力,善于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与商业实践的敏捷性结合,其行动逻辑体现为“实验室成果→技术壁垒构建→商业模式验证”的闭环。在全球秩序重构与技术奇点临近的大背景下,“两家”群体的崛起既是国际竞争格局倒逼的必然选择,也是产业变革范式转换的核心动能,更是人类突破创新主体异化困境的价值回归。第一,产业革命从线性演进转向系统涌现,驱动创新范式转型。历次产业变革在本质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