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部正在热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和《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都取材自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引发了不少年轻人对这一小说的关注。《封神演义》作为一部趣味横生的神魔小说,长盛不衰。书中的姜太公、哼哈二将、四大天王这些人物,至今为人们所熟悉和信奉。由封神榜开创的“榜”的结构形式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小说中势不两立的道教派别阐教与截教,千载之下仍散发神秘的色彩,引发读者的好奇。书中神魔斗法、各显神通的奇谲想象更是魅力四射。作者之谜《封神演义》一书大约出现在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小说叙述了殷商与周的斗争历史。商纣王宠信妲己,昏暴淫乱,穷奢极欲,又任用奸佞,残害忠良,弄得民不聊生,众叛亲离。周文王、周武王原是商纣之臣,他们仁义贤明,广施仁政,得到天下八百诸侯的拥护。周武王率领仁义之师,以姜子牙为丞相,讨伐暴君。而真正的较量则发生在道教的两个教派——阐教与截教——之间。为武王助战的阐教与助纣为虐的截教中的诸位神怪仙魔各施道法,大显神通,展开恶战。在进行多次交锋后,正义终于战胜邪恶,仁政取代暴政,武王伐纣取得大捷。全书在姜子牙封神、周武王分封列国诸侯的喜庆气氛中结束。《封神第一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