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陆建非:《黑神话:悟空》引起的翻译之争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4-09-13浏览次数:114



8月20日绝对是一个撩拨全球游戏玩家神经的特殊日子,《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不到4个小时,Steam下载使用带宽量一路飙升,最高时达到70Tbps,刷新了在该电子游戏数字发行平台上下载使用带宽的峰值纪录,全平台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多达300万人。销售业绩一路飙升,截止8月23日,全球出货量突破1000万套,以标准版售价268元计算,总收入超过26.8亿元,这一数字尚未包括实体收藏版销售的收入。这款游戏不仅引爆国内舆论,在国际上也获得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IGN(Imagine Games Network)打出了10分的满分评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IGN乃全球规模最大的游戏娱乐多媒体和评论网站,顶级大佬们也是心服口服,狠命地夸啊!中国十大独角兽排名第5的游戏大厂米哈游毫不吝啬地称其为国产游戏业界“全村人的希望”,因为它是中国人自己整出来的首款真正具有“3A”特征的游戏(A lot of money,大量的金钱;A lot of resources,大量的资源;A lot of time,大量的时间)。海外华人同样欢呼雀跃,称其为海外华文教育的“文化盛宴”(Black Myth: Wukong becomes a cultural feast in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黑神话:悟空》的素材源于《西游记》,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不仅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西游记》深深植根于中国民间宗教、中国神话、儒家、道教和佛教神学文化,寓意深刻,经久不衰,可谓洞察力、想象力和意志力的源泉。在游戏里,玩家扮演“天命人”(the destined one),踏上一条冒险又惊奇的西游之旅。壮观逼真的中国山水风貌、古建筑群、道家佛像,乃至光怪陆离的神仙妖怪形象都是游戏迷们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中国元素拉满,华夏仙境醉人。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期待《黑神话:悟空》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文化使者的角色,有关如何翻译的话题热度飙升,游戏中的角色、物象等专有名词英译时,到底是“音译”为好,还是“意译”为好?所谓“音译”是指用发音相近的字母来翻译非拉丁字母系统的语言中的词汇,而“意译”则是根据源词汇的含义来翻译,不保持原词的发音。支持“音译”者认为,保留中文原名的发音能够彰显华夏文化的特色,如将“小骊龙”直译为“Xiao Li loong”,传递出原汁原味的文化自信。而主张“意译”的人则强调,清晰易懂的翻译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确保非中文背景的玩家也能即刻顺畅理解剧情,实现“信、达、雅”的本地化目标。

“唐僧”的英译保留其汉语拼音的形式,同时尽可能维系原有的音韵和意义,译为“Tang Priest”,其中“Tang”代表中国,而“Priest”则是对唐僧宗教身份的体现。

“Wukong”是“悟空”的音译,而“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主角,其名字在国际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当然,孙悟空也有不少昵称或别号以及对应的英语译名,例如:猴王(Monkey King)、美猴王(Handsome Monkey-King)、石猴(Stone Monkey)、齐天大圣(Great Sage, Equal of Heaven)、斗战圣佛(Victorious Fighting Buddha)。甚至也可把孙悟空戏称为“弼马温”(the Keeper/Protector of the Heavenly Horses),因玉皇大帝曾经封这猴儿的官职就是弼马温,即“避马瘟”的谐音,是养马的小官。“弼”是辅助的意思,“瘟”是发病的意思,在《西游记》中弼马温为正儿八经的御马监正堂管事。东汉时,人们在马厩中养猴子,旨在更有效地趋避马瘟,所以猴子便有了弼马温之称。

诚然,相比简译成“猴子王”,“悟空”不仅有助于海外玩家迅速建立起对角色的认知和情感的连接,还能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引发新奇感,觉得很好玩。

在游戏的英文版中,猪八戒被翻译为“Pigsy”,这一简化且略带“英语化”的处理让老外易懂易记。倘若死扣中文字面意思,尤其是“八戒”的涵义,那便成了Eight-precepts Pig或Eight-prohibitions,Monk Pig,学究味太浓。假如依照头衔来翻译,那就变成Marshal Tian Peng(天蓬元帅)。

此外,剧中的其他角色名也采用了类似的简化翻译,沙僧,即沙和尚,他因打碎天宫的琉璃盏,被发配下界流沙河为妖,唐僧收他为三徒弟后,更法名叫沙悟净,俗称沙僧或沙和尚。在正统的英译文本中被翻成Sha Monk 或者 Friar Sand,而在这款游戏中则被译为“Sandy(桑迪)”。这个选择与沙姓的音译“Sand”巧妙相连,在英语中常用来称呼小男孩或者表示亲切的昵称,且与中文的“三弟”称呼在发音上有所对应,保留了原名的音韵感,恰到好处地输送了角色在故事中的亲切感‌。文化产品在国际化过程中,如何在保持母文化特色的同时,使名称易于国际受众理解和记忆,着实很费心思。

令人关注的还有“黑风大王”和“黑熊怪”这两个游戏角色,前者意译为Black Wind King,后者则翻成Black Bear Guai。制作方直接将“怪”译为Guai而不是Monster,这是有道理的。中国文化里的“妖怪”和西方的monster确实存在差别。虽然两者都是指非人类的生物,但它们在指代和寓意上不一样。“妖怪”通常指的是能变成人形的害人生物,而monster一般是指庞大而丑陋的怪物。因此,直接把“妖怪”译为monster并不准确,值得重新创造一个名词来定义中国的“妖怪”,既保留了原意,又让外国玩家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中“妖怪”的概念。

又比如“幽魂”译为Wandering Wight。wandering义为“流浪的”,wight指的是“鬼怪”。那么为什么不译成Wandering Ghost呢?因为ghost在英语里通常是指没有形状、悬浮空中的幽灵,而wight的形象更接近“骷髅怪”,类似于黑神话里面的“幽魂”,不失为一个更达意的译名。

不难发现,游戏中很多角色的译名采取了音译法,比如“广智”和“灵虚子(凌虚子)”这两个人物直译成了Guangzhi和Lingxuzi;“波里个浪”则译成了Baw-Li-Guhh-Lang。这种译法专业上称为phonetic representation(语音表达),有点类似中国人用“注土音”来学英语单词。很酷,且简单实用。

即便采取意译的手法,制作者也十分小心,例如隐藏角色“赤髯龙”,译为The Red Loong,而不是The Red Dragon,中西方对“龙”的概念理解不同。西方龙通常口吐烈焰,巨翅长鳞,形象较为负面,而中国龙是“马头+鹰爪+鱼鳞+鹿角+蛇身+没有翅膀”的形象,通常携带正面含义,所以用loong来定义“中国龙”。

对特殊物件的处理也是如此,悟空使用的兵器“金箍棒”(或称“如意棒”)没有意译成“镀金的长棍子”(At-Will Gold-Banded Staff或者Golden Cudgel),而是直接用上了汉语拼音“Jin Gu Bang”。但并不是所有的拼音翻译都能取得预期效果,比如,有些餐厅菜单上的“鱼香肉丝”用拼音来表示:Yu Xiang Rou Si),外国食客肯定一头雾水。使用不当,反而造成理解障碍。将“夫妻肺片”用拼音Fu Qi Fei Pian来标识,同样令人费解,但翻译成“Husband and wife lung slice”将引起更可怕的误解。这是一道四川菜式,准确的翻译应是“Pork Lungs in Chili Sauce”。

据悉,在英译过程中又撞上了“土地公”这位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神仙,此名怎么转换呢?为了使海外玩家体验到位,译介团队绞尽脑汁。土地公是地方小神,但又管不了妖怪,也不是领主。左思右想,最终决定用“keeper”这个译名,委婉地表示他知晓地盘上杂七杂八的这些事儿,辛苦地维护着各种关系,但又做不了太多。

当海外玩家沉浸于瑰丽的东方幻想世界之际,意外发现游戏中除了许多专有名词之外,频频出现的场景描述乃至咒语,都采用了拼音直译,诸如“Jingji”(静寂)、“Fengshui”(风水)、“Wujing”(无尽)等。那段用于超度亡灵的“往生咒”冗长且艰涩,也被注上了汉语拼音,赫然悉数登录游戏界面,让老外直观感受咒语的原始发音和节奏,打破了他们对传统翻译路径的依赖,扑面迎来浓郁的中国风,激发对中华文化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翻阅文献和资料,恶补一番,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历史、文学和传统。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这类译介还需借助适度的英文解释和辅助翻译,旨在确保游戏的通达性(accessibility)和可玩性(playability),让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都能顺利体验游戏的精彩之处。运用这种“互动式”(interactive)的翻译策略,就能打破传统翻译的“单向性”(unidirectionality)和时常遭遇的“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理想的翻译应是多元化的,兼顾文化坚守与创新表达,游戏开发者可以灵活运用拼音直译、意译、增译、省译、转换、注释等多种手段,针对不同类型的词汇与场景进行差异化处理。游戏不仅仅是娱乐工具,更是连接和融合不同文化、构筑交往交流交际的桥梁。


陆建非

 ●  市欧美同学会顾问

 ●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上海分会会长

 ●  曾任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链接地址: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729359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