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10.7%,已经连续4年经济增长保持在10%或者多一点,并且连续年度之间、季度之间波幅非常小,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物价比较低的良好发展态势。
总体上中国经济发展是令人振奋的,但是喜中有忧,这种忧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一点是我们在快速增长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拿去年来说,GDP总量达到了21600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是我们为此消耗了多少能源和资源呢?能源消耗达到了24.6亿万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费量达到了3.88亿吨,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了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这些都是按照现行汇率计算的,有些不可比因素。即使考虑到汇率因素,中国能源资源产出率比较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造成上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这里只讲三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阶段性原因。一个是转型性原因。一个是我们自身增长方式粗放的原因。
首先,从阶段性原因来看,中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历史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时期资源消费增长爬坡的阶段,资源能源消耗都是呈现抛物线的方式,倒U字形。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总量的扩大,资源需求总量和消费强度在较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水平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这是阶段性因素。
从转移性因素来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高耗能、高消耗资源性产品转移到中国,相应加大了我们的资源消耗总量。随着大量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也直接或间接的出口了大量能源资源。所以在现阶段来说,在世界产业结构格局中,中国虽然经济体量已经很大,但是仍然处于经济结构中的低端产业。举例来说,许多国家自己已经不再生产或者减少生产像煤炭、焦炭等等,同期中国的煤炭、焦炭出口量大幅增加。此外我们还间接出口了不少能源和资源,去年进出口的钢达到了400多万吨,比如彩电、整装散件1.4亿万台。这些进出口里都包含着能源、资源的消耗。比如生产一吨铝就要消耗1.5万千瓦小时的电,净出口了70万吨就等于出口了100多亿度电。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增加的资源能源消耗相当一部分是被其他国家或地区资源消耗的一种替代,是对世界能源节约的一种间接性贡献。
但不容忽视的是,资源消耗高,环境压力大,突出地表明中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性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吨钢的可比能耗要高出15%,火电供电能耗要高20%,水泥的综合能耗要高出23.6%。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不尽快转变增长方式,不把过高的资源消耗降下来,中国经济虽然一个时期可以保持增长很快,但是中国经济走不好,也走不远。
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走科学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我们内在的迫切要求。转变增长方式不仅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是世界性难题。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转变增长方式的具体途径和模式也有所不同,既有以英美为代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和竞争推进的自发渐进式,也有以日韩为代表,强调发挥市场政府合力的市场增进型。还有前苏东地区为代表,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政府主导型。根据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在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政府引导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制定科学规划,完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自觉的转变增长方式。
转变增长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诸多措施,我这里谈五点。
第一,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增长方式,要摒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环境资源的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而不顾忌后代人这种旧的发展理念,要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要优化经济结构,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增长方式粗放的重要原因。在我国三次产业中,工业增长过快。在工业中,高耗能的重工业增长过快。因此,要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特别要加大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到2010年,我们要使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工业内部,要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和环保、能耗、水耗、安全、质量、技术等准入门槛的约束,加快产能过快行业的调整。
第三,促进节能减排,这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节能减排同转变增长方式相互关联、互相促进,一方面只有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才能把过高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下来。另一方面,抓好节能减排,又是转变增长方式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为此,我们将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地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上,努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节能减排除了要调整经济结构外,我们还将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更加重视源头控制,把节能评估、环境评价作为市场准入的强制性门槛。二是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突出抓好重点耗能工业及行业的节能工作。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原则,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加强废旧家电处理等,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的资源循环体系。
第四,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转变增长方式的本质是更加高效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在能源资源约束强化和低成本弱化的情况下,只有把增长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才是有后劲、可持续的。要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努力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力争在重点优势领域取得突破;要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重大节能建设项目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大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的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带动转变。
第五,深化体制改革,这是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保障。要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包括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为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成品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征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充分发挥价格在节约资源能力、保护环境的杠杆作用。要改革财税体制,制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方案及配套措施,深化资源税制度改革,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要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引导信贷资金投向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等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领域。要加快培育转变增长方式的市场主体,增强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内在动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同时还要促进企业强化科学管理,降低原料、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物耗和能耗。
(来源:文汇报2007年3月23日)
总体上中国经济发展是令人振奋的,但是喜中有忧,这种忧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一点是我们在快速增长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拿去年来说,GDP总量达到了21600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是我们为此消耗了多少能源和资源呢?能源消耗达到了24.6亿万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费量达到了3.88亿吨,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了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这些都是按照现行汇率计算的,有些不可比因素。即使考虑到汇率因素,中国能源资源产出率比较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造成上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这里只讲三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阶段性原因。一个是转型性原因。一个是我们自身增长方式粗放的原因。
首先,从阶段性原因来看,中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历史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时期资源消费增长爬坡的阶段,资源能源消耗都是呈现抛物线的方式,倒U字形。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总量的扩大,资源需求总量和消费强度在较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水平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这是阶段性因素。
从转移性因素来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高耗能、高消耗资源性产品转移到中国,相应加大了我们的资源消耗总量。随着大量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也直接或间接的出口了大量能源资源。所以在现阶段来说,在世界产业结构格局中,中国虽然经济体量已经很大,但是仍然处于经济结构中的低端产业。举例来说,许多国家自己已经不再生产或者减少生产像煤炭、焦炭等等,同期中国的煤炭、焦炭出口量大幅增加。此外我们还间接出口了不少能源和资源,去年进出口的钢达到了400多万吨,比如彩电、整装散件1.4亿万台。这些进出口里都包含着能源、资源的消耗。比如生产一吨铝就要消耗1.5万千瓦小时的电,净出口了70万吨就等于出口了100多亿度电。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增加的资源能源消耗相当一部分是被其他国家或地区资源消耗的一种替代,是对世界能源节约的一种间接性贡献。
但不容忽视的是,资源消耗高,环境压力大,突出地表明中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性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吨钢的可比能耗要高出15%,火电供电能耗要高20%,水泥的综合能耗要高出23.6%。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不尽快转变增长方式,不把过高的资源消耗降下来,中国经济虽然一个时期可以保持增长很快,但是中国经济走不好,也走不远。
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走科学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我们内在的迫切要求。转变增长方式不仅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是世界性难题。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转变增长方式的具体途径和模式也有所不同,既有以英美为代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和竞争推进的自发渐进式,也有以日韩为代表,强调发挥市场政府合力的市场增进型。还有前苏东地区为代表,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政府主导型。根据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在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政府引导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制定科学规划,完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自觉的转变增长方式。
转变增长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诸多措施,我这里谈五点。
第一,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增长方式,要摒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环境资源的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而不顾忌后代人这种旧的发展理念,要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要优化经济结构,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增长方式粗放的重要原因。在我国三次产业中,工业增长过快。在工业中,高耗能的重工业增长过快。因此,要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特别要加大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到2010年,我们要使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工业内部,要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和环保、能耗、水耗、安全、质量、技术等准入门槛的约束,加快产能过快行业的调整。
第三,促进节能减排,这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节能减排同转变增长方式相互关联、互相促进,一方面只有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才能把过高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下来。另一方面,抓好节能减排,又是转变增长方式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为此,我们将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地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上,努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节能减排除了要调整经济结构外,我们还将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更加重视源头控制,把节能评估、环境评价作为市场准入的强制性门槛。二是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突出抓好重点耗能工业及行业的节能工作。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原则,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加强废旧家电处理等,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的资源循环体系。
第四,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转变增长方式的本质是更加高效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在能源资源约束强化和低成本弱化的情况下,只有把增长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才是有后劲、可持续的。要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努力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力争在重点优势领域取得突破;要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重大节能建设项目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大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的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带动转变。
第五,深化体制改革,这是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保障。要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包括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为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成品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征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充分发挥价格在节约资源能力、保护环境的杠杆作用。要改革财税体制,制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方案及配套措施,深化资源税制度改革,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要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引导信贷资金投向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等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领域。要加快培育转变增长方式的市场主体,增强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内在动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同时还要促进企业强化科学管理,降低原料、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物耗和能耗。
(来源:文汇报2007年3月23日)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