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将急救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上海74所学校入选第三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07-06浏览次数:10

来源:上观新闻 2025年7月6日

标题:将急救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上海74所学校入选第三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

作者:解放日报 许沁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2926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试点周期为两年。包括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第四中学、上海市田林中学、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上海市普陀区童的梦幼儿园等在内的上海74所学校入选。

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明确,组织教职员工参加专业化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确保试点学校的每位校医、体育与健康课教师、班主任至少接受1次系统培训,并在首次系统培训后保持两年1次的复训频率;支持学生通过数字化手段练习技能;鼓励学生成立急救志愿服务社团,开展志愿服务。

【探索培养急救教育名师】

最新制定的《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指南》,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核心,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提升校园应急救护能力,推动在校园内配备急救和急救教育设施设备,加强师生急救教育,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探索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学校急救教育经验做法,完善学校急救教育育人体系。

试点工作强调,建强师资队伍,建立教师培训考核机制,对培训合格的教师颁发证书,并优先安排其承担急救教学任务。需要引入校外急救教育专家参与教学活动的,应加强专家的资质审核,需具备5年以上相关经验。鼓励各试点学校开发急救教育师资培训课程,探索培养急救教育名师。

同时,完善课程体系。各试点学校结合学段特点差异化设置课程内容,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急救教育课程方案,明确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考核方式。在学前教育阶段,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避险、求救知识,树立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意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急救知识,提升生命安全和应急救护意识与基本能力。在高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学生掌握应急救护、防灾避险知识与技能,并能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向家庭及社会宣传推广急救知识与技能。各试点学校将急救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将地域和专业特色与急救教育相结合。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学校开发教材、视频、操作手册等教学资源。

【支持学生通过数字化手段练习】

为系统构建学校急救教育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师生急救素养,各试点学校根据学校规模和实际需求,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包等)和急救教育设备(如医学模拟人、自动体外除颤器训练机等),并确保设备完好可用。建立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开展设备使用培训,让师生熟悉急救设备的操作方法。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学校开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急救模拟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支持学生通过数字化手段练习技能。

各试点学校要积极联合社区、医院开展急救实践活动,因地制宜,灵活设置院前院内急救实践体验的内容和形式,注重实效性。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试点学校组织开展师生急救知识和技能竞赛、展示等活动。鼓励各地探索开发学校急救教育相关证书,用于记载师生参与急救教育和志愿服务的经历和时长等。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遴选交通便利、培训设施设备完善、具有专业培训师资的学校或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作为培训基地,协助试点学校开展急救教育培训。同时,组建专家团队,积极与本地区急救教育专家联系,请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可遴选省内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5年以上急救教育经验的专家,保障本地区师资培训效果,指导开发急救教育内容资源、评价体系,完善优化急救教育育人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941737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