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2025年7月29日
标题:这个新展聚焦党的支部建设历程,是深情回望更是有力动员
作者:文汇报 单颖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一百周年,中共四大开创了党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昨天,固本强基筑堡垒——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历程展开展暨全国巡展在中共四大纪念馆启动。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支部建设一直是党的建设的关键基石,历经百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沉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次展览通过珍贵的史料、生动的图片和详实的文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党的支部从萌芽到发展壮大、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历程,为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中共四大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2022年,纪念馆以“固本强基筑堡垒”为主题,先后举办过两次展览。今年,纪念馆通过新增近年相关研究成果、首次启用实物展陈、利用AI技术数字赋能等,再度升级完善推出本次展览,构建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空间。展览分为“党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党支部建设在探索中前行”“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等6个篇章。“不仅是对党的支部建设历程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有力动员。”
手写支部评议令人动容
党支部建设一直是党的建设的关键基石。文汇报记者 邢千里摄
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通过了《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指出“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及发展的重要问题”,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发展党的组织,并将组织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支部建设上来;强调“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应是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的支部组织”,规定“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
在党的百年支部建设历程中,从中共四大召开地广吉里的灯火到井冈山的星火,从三湾改编的“支部建在连上”到改革开放的“支部建在楼上”,再到新时代“支部建在街区上”,党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始终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
邵雍正在阅读《中共上海第十织布厂总支部委员会自勉册》。文汇报记者 邢千里摄
“这次展览展出了许多实物,凸显了在每个历史阶段基层党组织所发挥的突出作用,我很被打动。”展览首批观众、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邵雍注意到一本巴掌大小的册子——1989年的《中共上海第十织布厂总支部委员会自勉册》,内里都是用手写的正楷字迹记录下对党员的支部评议。在他看来,这体现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一直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收藏者房冠龙提供了《国棉十二厂党支部工作调查材料及综合报告》等展品。房冠龙供图
虹口区收藏协会提供的《国棉十二厂党支部工作调查材料及综合报告》也颇受关注。在这本印制于1951年2月的报告中,写明了该厂党支部在1938年成立,1950年成立总支。截至1950年12月初共有党员125人,其中在抗战刚结束的1945年9月至10月成为党员的达87人,是一个高峰。该报告收藏者房冠龙说,他共有7件藏品以实物、图片等形式在本次展览中呈现,“希望这些藏品能给党史研究,特别是支部历史研究提供更多参考和方向”。
AI复原第一声上海解放广播
“我们上海人民解放啦!人民解放军已经来到上海南京路!”展厅中,这段用AI技术还原的广播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从新新公司电台传出的宣告上海解放的第一声广播。新新公司是当时上海四大百货公司之一,公司地下党支部自行设计、装备了上海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1949年5月25日解放军进入南京路,在紧急调试被故意拨乱的频道后,这段激动的声音通过电波传遍全城,这个电台后来也被称为“凯旋电台”。
首批观众在展览中打卡留念。文汇报记者 邢千里摄
本次展览以数字化手段生动诠释党建内容。文汇报记者 邢千里摄
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的一个特点,是通过AI复原、电子触摸屏、短片等数字化手段,更为生动地诠释党建内容。“凯旋电台”所在的第三篇章“支部:群众中的战斗堡垒”展区,选取了4个党史故事创新打造成四格数字漫画,通过抽拉式互动板,每个故事以动态水彩方式呈现4个决定性瞬间,以“时空分镜”的艺术手法让党支部团结群众、攻坚克难的力量穿越时空。
最后一个篇章“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展区则全部通过多媒体呈现。特别是“我在街区当书记”板块,以图文和视频形式展示了各街区支部书记因地制宜实践的工作方法、案例与心得,传递了基层党建的活力与温度。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954757